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陈氏太极十八式动作具有老架一路各种特点及诸多动作精华,非常适合初学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 在陈氏太极弟子中沙学周在师承传统基础上,更将十八式新架套路练到炉火纯青。

  2.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由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先生根据陈式太极拳大架的拳势风格特点,在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基础上创编而成。

    • 历史渊源
    • 传承发展
    • 套路介绍
    • 奥妙
    • 参考资料

    陈氏太极拳传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一1853年)时,陈长兴在老架基础上精简为一路和二路(炮捶)。

    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陈氏第十六世,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祖父陈有恒,祖叔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著名。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该书引证经络学说,阐述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Ⅵ—24。

    分类

    现今陈氏传授之太极拳仅为两套。一套为十三势老架,另一套为炮捶。还有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依据老架的拳法而修改的新架、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由新架变化出来的小架。

    头套

    老架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有本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也称“老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新架 新架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拳架以“朋履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列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运劲方法要求以身领手,突出螺旋缠丝劲的练习,以腰为轴,旋腕转膀,旋腰转脊,旋踝转膝,胸腰折叠,形成一系列的空间曲线运动。 小架 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小架”其实就是传统太极的练法,因为圈形小,所以叫“小架”。

    二套

    炮捶 炮捶是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所流传,为头套十三势之辅,势法重捶,猛如发炮,动作快速,多跳跃发劲,架式开展,气势雄壮。 与其它太极拳之差异 ,陈氏太极拳近几年来由于陈门弟子的努力提倡,学习的人日渐众多,但是有些人总是有一种错觉,觉得外形显得偏刚 ,有震脚 、发劲 、跳跃等动作 ,同时动作也比较快,有些不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其它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拳法功夫循序渐进,具体境界描述有: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引用日期2021-09-20]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杨氏·陈氏太极拳入门套路33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1,第7页

    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治国理政之中国道路,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09,第26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务院 [引用日期2021-09-20]

    陈蔚德,王玉宝主编,河南旅游基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08,第215页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杨氏·陈氏太极拳入门套路33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1:78-124

  3. 河南省 温县陈家沟 太极拳,世代相传,其架式与用劲,与一般传习之太极拳,不尽相同,称谓陈氏(家)太极拳。 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 山西 省 洪洞县 大槐树 迁居 河南省 温县常阳村。 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4. 太极拳经过历代太极名家根据技击的需要,兼容并蓄各种 武术流派 的精华进行有机的加工,形成当今的套路。. 据历史记载,陈氏始祖 陈卜 于明洪武七年由山西 洪洞县 大槐树 迁至 河南温县陈家沟 ,至今十九代。. 太极拳创自何人,陈鑫云:“太极理法全 ...

  5. 陈式太极拳全书(下)》是"陈式太极拳"下册。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 太极拳这株武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以其技击和健身多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

  6. 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 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中文名. 陈氏太极拳小架. 起 源. 陈家沟.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目录. 1 起源. 2 技巧. 3 相关小说. 4 图说疑惑. 起源. 播报. 编辑.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