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然而看畢全書這本修理陶傑竟也有值得修理一下的地方挑錯誤比寫文章容易得多寫文章很難避免有錯誤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天天寫專欄的人陶傑寫了十多年專欄產量豐富被潘才子挑出了約六十處錯誤比余秋雨少很多算是無可厚非

  2. 真佩服陶傑他自稱每天要寫六七篇稿子卻從沒聽說過他曾脫稿最為人所熟悉的是明報副刊上的專欄黃金冒險號」,也有很多人知道他在東方日報的地盤千禧誌」。較少人知的是他也為東方寫部份的正論功夫茶」。

  3. 陶傑是香港少數能以筆惑眾生的文人亦有人稱之為文棍」,反正都是稱呼一個而已相信陶傑不會介意這稱呼),他那支筆尖銳鋒利為文愛恨分明偏偏讀者對他也正是如此。 一、「庸俗的才子」﹖. 近年陶傑於文壇幾近形成一種「才子文化現象」。 有大學文化研究學系甚至煞有介事地,以陶傑作為研究對象,試圖以文化理論來解讀他受香港人歡迎之原因及影響。 陶傑一方面走向大眾(或走向市場),一方面被「學院派」排斥及批評—在文化素養較高的知識份子圈裡,出現了「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的聲音。 這種兩極化的文化現象,恰好反映陶傑的爭議性。 陶傑是我喜歡但稱不上欣賞的作家。 作為一個陶傑的讀者,「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無疑是一種歧視。 陶傑的情況與台灣的李敖有點相似,在學院派眼中,幾乎等同「庸俗的品味」。

  4. 陽光章三三 小男友 20040525 轉載至 陶傑專欄 黃金冒險號 原來 陶傑 現在 在A報寫專欄 走漏了眼 以後要多多留意副刊專欄了。 這應是近期陶傑寫得最到的小品。

  5. 10月10日是梅艷芳的冥壽在此分享一些文章以紀念這位在香港的流行文化方面甚有代表性的人物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陶傑2004年1月 張國榮之死,固然全港哀慟,象徵了香港中產階級的自憐,梅艷芳之逝,全民同哭,在集體意識之中

  6. 但才子現象最值得談論的是他一向引以為傲的多重人格特性電台上的陶傑是一個粗俗的陶傑這也是很多的士司機認識的陶傑但文字上的陶傑卻保留著民國年代的文字風格這正是很多女擁躉所仰慕的陶傑

  7. 2004年04月04日 比 音 速 快 五 倍 的 飛 機 問 世 , 時 速 可 達 五 千 英 里 , 從 倫 敦 飛 雪 梨 , 只 需 兩 小 時 。 但 是 , 為 甚 麼 要 那 麼 快 呢 ? 香 港 人 都 記 得 , 很 小 的 時 候 , 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