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2日 · 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去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隨着大眾加深對精神健康的認識,精神科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根據食衛局的調查,在醫管局接受精神治療的人士,在2011至2016年度期間,由187,000人增至226,000人,上升17%,而需要使用精神科住院服務的人士則上升2.8%。 10Life保險資訊平台創辦人兼精算師倫凱恩(Iris)指出,受保人要成功索償「精神科治療」費用,並非這麼容易。 根據食衞局訂立的保單條款要求,闡明「精神科治療只會賠償受保人在專科醫生建議下,在香港境内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療所收取的合資格費用。 若受保人並非純粹為接受精神科治療住院,本保障只會賠償與精神科治療相關醫療服務的合資格費用。 申索資格有限制 不賠償門診費用.

  2. 2019年3月28日 · 自願醫保5注意 有精神病住院先有得保. 自願醫保計劃(VHIS)4月1日就會推出市場,消費者可能會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否投保,或是應否從原有醫保計劃轉去自願醫保。 政府為自願醫保設下10項最低保障要求,但是,自願醫保與其他醫療保險一樣,投保前也要注意保費的加幅,以及保障範圍是否足夠等。 保險資訊平台10Life兩位創辦人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政府推行自願醫保計劃,要求保險公司保證續保至100歲、令保費標準化、承保未知已有病症、保障非手術癌症治療及精神科治療等,無疑有助釐清保單條款,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保單條款及細則。 可是,自願醫保也是保險產品,當中有5項條款事項,消費者應該仔細留意。 1. 保險公司有權利加保費.

  3. 2020年8月13日 · Mind HK於5月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1,031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以了解1月至5月期間疫情發展對港人精神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49%的受訪者感到孤獨21%正受精神健康困擾的受訪者更指出在疫情下安全隱憂成為了尋求精神健康援助的一大阻礙難以獲得 ...

  4. 2019年6月14日 · 任教哈佛醫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畢生研究結集The Sociopath Next Door》(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中指出現世代每2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毫無良知臨床精神科稱為Sociopath),他們非如我們想像般行為異常猙獰面目像蝙蝠俠裏的小丑而是外表正常甚至是讀書成績優異社會精英層人物。 Stout警告,若那4%毫無良知的人攀上當權者之位,會把我們的人際關係、銀行戶口、成就、自尊和社會的太平日子完全摧毁。 正常人皆有「良知」的內在機制:當做了不道德、傷害別人或很自私的決定時,機制會在內心懲罰我們。 但Sociopath呢? 此內在機制欠奉,做了壞事全無罪惡感或悔意,無視別人苦難,性格不認輸又要話晒事。

  5. 2019年3月17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指出,失眠就如咳嗽,只一種症狀,背後的成因有很多,最常見緊張,例如翌日要考試、見工,前一晚通常也難以安眠。 睡得差也可能生理的疾病所致,例如腰痛令人痛醒、夜尿頻繁無法持續睡眠等,而不少失眠其實源於情緒或精神病患,如焦慮症、抑鬱症、狂躁症及思覺失調等等。 失眠可能只症狀. 張漢奇稱,病人往往以為自己只失眠,疏忽了引起失眠的原因,若沒有處理真正的病因,失眠問題便難以有效解決,就算使用安眠藥亦只治標不治本。 張漢奇分享,有一名病人十多歲時因為失眠而使用母親的安眠藥,持續10年依然用藥幫助睡覺,用量亦由最初的1粒增加至後來的超過10粒。

  6. 2024年2月10日 · 了解恐懼來源.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Farnoosh Torabi表示,一些人總做着似可怕的事情,最終會走出困境,從而成功。. 她認為部份人害怕買股票,因為驚蝕錢,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解決辦法並非不投資︰. 接受教育,並了解市場不穩定——當你 ...

  7. 2019年4月24日 · 1分鐘自我測試. 有人話有壓力先有動力前進,不過,太多壓力、太大壓力,未必人人受得住,特別是在職場上為公司業績拼博的上班一族。 若未能妥善釋放壓力處理壓力帶來的精神病困擾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想知道自己是否正面對沉重壓力有潛在壓力病不妨用1分鐘時間回答以下來自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自我測試問題分數愈高反映精神壓力偏高。 【計分方法:從未發生 0分,間中發生 1分,經常發生 2分】 請回想一下自己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否出現以下情況: 1. 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2. 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要分秒必爭。 例如過馬路時衝紅燈,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速。 3. 覺得沒有時間消遣,終日記掛著工作。 4. 遇到挫敗時很易發脾氣。 5. 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6.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