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日 · 1757. 0. 臺灣為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長照與失能是每一個民眾未來都要面對的風險,保險公司應趁早建立民眾觀念,並為其做足保障。 而老化風險更應該由個人、雇主、政府3方共同努力面對。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郭長榮指出,隨著醫療科技及品質的進步,民眾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長壽已然不是新聞。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數據,2018年臺灣全國的平均壽命為80.69歲,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然而臺灣健康平均壽命僅約72歲,代表有近9年的時間需要被照護;加上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少了因國際遷移產生的外籍配偶及子女,臺灣出生率首次低於死亡率。 種種因素導致人口結構快速轉變,而早在2017年臺灣便已步入高齡社會,推估在2025年,臺灣將轉為超高齡社會。

  2. 2022年4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4 月 1 日. 0. 1706. 從數據上來看,民眾的保險觀念似乎有些改變,從以往買保險留愛給家人,轉為傾向於把保險用在自己身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民眾該如何配置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險商品? 未來保險商品發展又將朝什麼方向前行? 根據保發中心2021上半年度調查,臺灣上半年保單解約金達4,277億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更占上半年保險總給付額的44.39%(上半年度總給付額共9,634億元),另像是月月領、年年還本的生存還本金,上半年給付金額也高達1,445億元,亦超過2020年同期數值約20%。

  3. 2022年3月1日 · 2021年台灣人壽與經濟日報聯合報系民調中心合作推出人身暨醫療風險認知與需求調查」,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總結出幾個現象: 1. 長照險民眾最想要,擁有長照險的民眾比例卻偏低。 2. 民眾逐漸重視保障型商品的「他益效果」。 3. 民眾近年最常調整實支實付險相關的保障內容。 4. 民眾意外險擁有比例最高,但有4%民眾完全沒有醫療保障。 5. 醫療險保單理賠最常遇到的情況為理賠金額的認知與實際有落差、理賠流程過於複雜、相關醫療證明文件不完整須補件等。 長照風險可以用定期險種加自我理財來補齊. 余仲倫表示近幾年醫療科技快速進步,使得民眾在醫療的過程有更多的選項,治療的結果亦產生更多可能性。

  4. 2021年2月1日 · 2374. 人生有3大風險──走太早、活太久、走不掉。 保障型保險能將風險落實為數字,這個數字代表的不單單是金錢的價值,還涵蓋了一個人對於生命所能盡到一切極致的愛與責任。 壽險公會理事長黃調貴於2021年新春展望時,針對未來壽險業務人員的前景抱持樂觀看待。 他指出去年雖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及「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比率」提高等法令調整,保險公司及業務人員都面臨新的衝擊與挑戰,但對於業務人員來說,也產生新的契機──民眾在疫情蔓延之下,更逐漸深思風險保障的重要性,對於保障型保單的接受度亦大大提高。 「整體保險業內外,都比以往更加重視回歸保險的本質,也就是保險保障。 保險的本質:保障. 提到保險的「本質」,就不得不提到馬斯洛需求理論(圖一),業務人員在與客戶進行保險需求分析時,必須與這個理論緊密相扣。

  5. 2022年11月3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11 月 3 日. 0. 830. 市場現況下,業務員為何應該經營高資產客戶? 想要經營高資產客戶,名單從何而來? 業務員這麼多,要如何在當中脫穎而出,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 身為業務員的你,是否曾有前述提及的各種疑問? 不曉得如何開發、不曉得如何經營、不曉得機會在哪裡? 其實,高資產客群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遙不可及。 本次每月特輯邀請到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暨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立群,以及3位擅長經營高資產客戶的績優業務員, 透過數據分析、縝密脈絡的論點,結合優秀業務員實務上的經營模式, 帶你一探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的關鍵。 洞悉——高資產客戶的經營機會. 確實掌握高資產客戶的「在乎」,以免掉入行銷誤區陷阱.

  6. 2019年9月1日 · 強積金是每月從有工作的香港居民薪水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資金額,雇主也按相同金額將其存到員工的強積金帳戶中;公積金則是由雇主負責(有比較長的工作年限)。 這2種相當於社會保險的概念。 而70歲(65歲通過審查資產也可以)之後還有一種「生果金」,即為公共福利金計畫下的高齡津貼,每月約為1,385元(港幣,以下同),且不論是香港首富李嘉誠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享有生果金。 當民眾晚年享有生果金、強積金或公積金這2項退休金,且每月控制在基本的花費下,將可維持一定的退休生活品質。 但是若期許享有樂活退休的民眾,如希望年老時可以有多一些的娛樂生活者,以上2種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對他們而言是無法滿足的,這時張美紅就會利用商業保險規劃,補足他們的退休金缺口,最終達到他們所期望的退休生活目標願景。

  7. 2018年7月1日 · 1511. 長江後浪推前浪,無論哪一個行業總要有年輕的新血加入才能保持活力,保險業也不例外。 然而保險業的整體定著率並不是很高,究竟年輕世代在保險職場上的優勢在哪裡? 為什麼留不下來? 又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根據金管會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統計數據,二 一七年保險業務人員已突破38萬大軍,但從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公布資料來看,二 一六年壽險業新登錄業務員人數2萬8,066人,十三個月定著率僅有48.53%,低於一半。 由此可知,客戶保單後續的服務品質將受到不少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