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6日 · 1/2. 為方便市民查閱本地交通流量數據和公共交通統計數據運輸署今16日推出交通統計年報2021互動網站atc.td.gov.hk」。 政府介紹該網站提供更實用的地圖介面和快速搜尋器讓用戶容易地取得本港道路網絡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交通流量變化增長及其交通特性此外網站亦以清晰的儀錶板面分析和顯示各種統計數據如可通行道路的分布和長度乘搭各種主要陸路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次車輛登記及牌照統計數字以及年平均日交通流量和車輛分類及乘載率的互動式資料視覺效果。 專業人士和公眾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交通和運輸分析,以及開發創新及資訊科技的應用,以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公眾更方便地查閱政府發布的交通流量數據。 食環署轄下街市140個攤檔 12月上旬公開競投.

  2. 2022年2月6日 · 地政總署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並分階段推出全港三維數碼地圖新一代的可視化三維地圖模型的準確度約為正負1米並有望可於2023年底逐步覆蓋全港範圍另外地政總署以先導計劃形式完成製作主要位於九龍東內158幢建築物的三維室內地圖並計劃於2023年年底前完成1,250幢分別座落於全港的建築物的三維室內地圖地政總署助理署長 (測繪事務)朱紹基指,地政總署正陸續開發3項三維數碼地圖產品,分別為三維行人道路網,顯示地形、建築物及基礎設施外貌的可視化三維地圖,及三維室內地圖。 三維行人道路網全長達8,300公里,涵蓋全港市區及5個主要離島 (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坪洲和馬灣)上公眾可通行的範圍,包括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和各港鐵站非付費區域、公園及部份連接公眾通行範圍的商場通道等。

  3. 2019年11月11日 · 三維數碼地圖包括三維城市地圖三維行人及行車道路網三維室內地圖地政總署土地測量師樊杲焜指三維地圖較傳統二維地圖優勝因能提供更準確和豐富的空間數據更可顯示多項實時數據包括交通影像溫度及空氣污染指數等地政總署今年下半年起以測量車收集的數據先製作三維城市地圖初步覆蓋港島九龍及大埔沙田等早期發展的新市鎮未來會把範圍擴至大嶼山等地目標是2023年底前完成整個香港三維城市地圖。 該署下一步將製作三維室內地圖,並已選取150幢九龍東的建築物作為繪製樣本,完成第一階段測繪後,2023年底前會覆蓋更多建築物;而最後一個階段則是把街上的物件塑造成三維模型。 on.cc東網.

  4. 升級版「九龍城寨」父親節現東涌 一蚊缽仔糕復刻城寨物價 九龍城寨作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是極具香港特色的地點,近期一劇以城寨為題材的港產片,令不少人夢回七、八十年代的九龍城寨。現今的東涌逸東街市正是模仿當年九龍城寨風格建設,呈現出當年獨特的歷史風貌。

  5. 2023年12月27日 · 為融入未來智慧出行藍圖香港電車正進行一系列智能電車管理系統的測試包括應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支援電車的位置追蹤現時已有半數電車車頂裝有RFID閱讀器電車公司亦正研究電車到站預報的手機應用程式令市民及遊客有更方便的出行體驗最快2025年推出此外電車姊妹公司叮叮科創本月初曾舉辦創科比賽邀請中學生為本地交通發展出謀獻策。 香港電車市場商務及品牌總監張永恒指,相關的智能系統研究及測試包括利用RFID技術,支援電車的位置追蹤,方便控制室讀取即時車務信息,以提升電車通訊、車務調配、車隊管理及營運效率;現時已有半數電車車頂裝有RFID閱讀器,預料明年底擴展至所有電車。 他續指,下階段將研究在手機應用程式,增加電車到站預報功能。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4月30日 · 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預計今年完工香港國際機場正擴建三跑道系統運輸及物流局今日 (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因應機場設施的最新發展及三跑道系統投入運作所需機場區分界限制區分界以及地圖細節須予以更新以反映相關改動當局建議修訂現行機場管理局條例令中的機場區地圖及限制區地圖並計劃本周五 (5月3日)刊憲最快7月31日生效。 根據文件,機場區地圖及限制區地圖於1998年初次制訂,其後於2021年再次修訂。 因應機場設施的最新發展及三跑道系統投入運作所需,機場區分界、限制區分界及地圖細節須予以更新,以反映相關改動。

  8. 2016年11月13日 · 東網光影由地鐵到港鐵 香港交通傳奇建設. 香港時間. 2016年11月13日 (日) 07:00. Tweet. 更多新聞短片. 由地鐵到港鐵東網為你細數香港交通傳奇建設。 1/11. 觀塘綫延綫順利通車、南港島綫通車在即,令香港鐵路網絡進入新階段。 地鐵(現稱港鐵)早於60年代建議興建、70年代中工程展開,到1979年首階段通車,工程宏大而傳奇的建築及通車故事,實在值得回味。 地鐵工程原本由1間日本公司承包,並於1974年簽署合約,但1年後該公司突然退出,一度令工程膠着。 為令工程繼續推進,地鐵公司由市場募集資金,但為免有公司退出工程事件重演影響進度,於是放棄單一承建合約方法,將工程拆散至不同合約招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