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chōng (英語: Kwai Chung Estate ),是 香港 的 公共屋邨 ,項目編號為TW20RR [3] (茵葵樓為TW28 [3] 。 百葵及合葵樓為TW32 [3] ),位於 新界 葵青區 , 大窩口 以東,現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管理,是 葵青區 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重建後,共16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 據立法會文件所述,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 [註 1] 。 與此同時,葵涌邨亦是全港擁有最多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共設12座。 葵馥苑 (英語: Kwai Fuk Court )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 [2] 。

  2. 2024年5月14日 · 重建前的葵涌邨分別有42座住宅大廈及4座工廠大廈住宅大廈稱為 葵涌徙置區 ,通稱 「葵涌新區」 或簡稱 「新區」 ,全部均屬 舊長型大廈 ( 第三型徙置大廈 )七層高共用廁所的 徙置大廈 ,葵涌邨部份 徙置大廈 全黑色的外牆在當時一直是屋邨的特點。 該邨的 徙置大廈 在興建時沒有獨立 廁所 ,居民需使用設在大廈中間或末端的 公共廁所 。 其後一些樓宇加裝獨立廁所,中間的 公共廁所 拆去。 葵涌新區在平整發展前是 橫龍仔 一帶,其中上邨原址大片山野曾為 大窩口平房區 和 亞斯理村 。 亞斯理村由香港 循道公會 和香港 衛理公會 聯手興建,於1959年竣工。

  3. 2024年5月14日 · 涌 ( chōng ) 邨 (英语: Kwai Chung Estate ),是 香港 的 公共屋邨 ,项目编号为TW20RR [3] (茵葵楼为TW28 [3] 。 百葵及合葵楼为TW32 [3] ),位于 新界 葵青区 , 大窝口 以东,现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管理,是 葵青区 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全邨于2008年4月完成重建后,共16座住宅楼宇,合计13,742个单位。 据立法会文件所述,葵涌邨共居住约4万人,如以单一屋邨计算,葵涌邨现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 [注 1] 。 与此同时,葵涌邨亦是全港拥有最多新和谐一型大厦的屋邨,共设12座。 葵馥苑 (英语: Kwai Fuk Court )共有两座新十字型楼宇,名为安葵阁及乐葵阁,位于葵涌大窝口道88号 [2] 。

    • 歷史
    • 人口結構
    • 商業中心
    • 區內工廠

    葵涌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設立的「葵涌海澳」,其東面為官富巡檢司,西面則為屯門海澳。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属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 葵涌的原居民村落以客家人為主,清代嘉慶年間王崇熙所編的《新安縣志·都里》中的「官富司管轄村莊」記載有「葵涌子」(葵涌)、「淺灣」(荃灣)、「青衣」及「長沙灣」等。至1898年,葵涌一帶隨新界被租借給英國成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份。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群擴展至葵涌一帶。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為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香港1970年代工業發展蓬勃,吸引不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爾的單身男子來港打工,寄錢回鄉養家。由於葵涌鄰近貨櫃碼頭,並有不少船務工場,加上工廠區內紗廠及其他工業,從而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部份南亞人為節省交通費,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們會合租一個單位,在葵涌與石籬交界的屏麗徑一帶聚居,慢慢形成一個社群。到現時已經是家庭的第二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據2011年人口普查,葵青區住了逾二千名巴基斯坦居民,是全港第三高,僅次於油尖旺及元朗區。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但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為名的葵青劇院。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

    1970年代香港工業發達,工廠區內設紗廠及其他工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4. cung1 [a] (英語: Kwai Chung )位於 香港 新界西南 [1] ,是 荃灣新市鎮 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 都會區 ( 香港市區 )範圍之內。. 在 香港行政區劃 中,曾經為 荃灣區 ,葵涌後來與 青衣島 一同分拆,組成 葵青區 。. 葵涌可以再細分為 上葵涌 、 中葵涌 ...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提示 :此條目頁的主題不是 華貴邨 。 依山而建的華員邨. 華員邨 (英語: Wah Yuen Chuen )位於 香港 新界 葵涌 荔景山 ,由 香港政府華員會 興建,由 王歐陽 (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曾為政府人員 宿舍 ,為 香港政府公務員建屋合作社 的最後一個 屋苑 ,並且是 香港政府 於1980年開發龍頸山其中一項發展項目之一(其餘則為 華景山莊 、 海峰花園 和 迦密愛禮信中學 )。 現為 香港 的私人屋苑。 歷史背景 [ 編輯] 由於1970年代政府暫停 香港政府公務員建屋合作社 (下稱「公務員樓」)計劃,但樓價同時上升,導致基層公務員難以置業。 因此,香港政府華員會向政府要求重啟該計劃,並獲受理。

  6. 地理. 葵青區北面以 和宜合道 、城門道、昌榮路、 青山公路 及 德士古道 北為界,南面以 呈祥道 及荔景山路為界,西面以 德士古道 為界,面積1,991公頃,人口約486,000人,區內逾75%的居民居於公共屋邨。 接近九龍西北的葵涌 九華徑 ,由於山勢險要,曾多次於暴雨時發生山泥傾瀉。 該區由於鄰近河谷,蚊蟲滋生特別活躍,因此登革熱和全港最高的誘蚊產卵指數曾在該區出現。 深水埗區、沙田區和葵青區的交滙點位於 蝴蝶谷 ,即是在已落成的 八號幹線 上。 葵青區的填海地頗多,而 葵芳 、 葵青貨櫃碼頭 及 醉酒灣 工業區也建於填海地上, 荔景 、 葵盛 、 石籬 、 石蔭 和青衣大部分則屬於山地, 中葵涌 和舊 荔園 與九龍接壤的地方屬於河谷的沖積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