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 導遊圖 相關

    廣告
  2. 結合專門設備、展覽空間及充滿活力的創作環境,在這裏可獲藝術的養分及創作的機會。 探索科技在藝術創作上的應用和潛力,從數碼創作、場域特定、到多媒體裝置,在未知中另闢新徑。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8日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前宣布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廳將在明日 (19日)起暫時關閉2年以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工程。 不少市民今日 (18日)趁關館前最後一日特意前來館內人頭湧湧有市民擔心部分歷史會在翻新後有所刪改亦有家長借展品教導子女香港歷史東網記者今午到歷史博物館視察發現館外大排長龍不少市民慕名而來與親友及小孩到場緬懷昔日香港。 由於前來的市民眾多,現場職員採取分流措施,每次只准約20人進場,以免出現人群擁擠,減低播疫風險。 其中香港殖民期及九七後的展品尤其多人,不少市民拍照留念,亦有家長為子女講解香港六、七十年代的面貌。 市民梁先生表示,得悉博物館將在明日關閉「香港故事」常設展廳,故在翻新前來觀賞展廳內的展品,以留紀念。

  2. 2021年10月11日 · 政府在上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11日)到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作簡報有議員關注歷史博物館更新香港故事館藏時交由英國公司處理質疑為何要由外國人說香港歷史

  3. 2020年10月11日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前宣布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廳將在下周一19日起暫時關閉以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工程期間博物館將繼續保持開放並會限制入場人數加強清潔消毒等以保障參觀人士健康因應展廳關閉博物館將在大堂舉辦舊影藏珍香港早期歷史圖片展」,介紹港島北岸於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的變化並將於今年12月中在一樓展廳推出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介紹香港民間風俗及歷史。 「香港故事」常設展廳至今開放19年,當中設有8個展區,內容由史前時期開始,講述本地在各朝代的變遷,至近代1997年主權移交為止,其中亦有談及內地在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當時香港有百萬人上街聲援。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10月21日 · 1/4. 墳場在傳統上是較為沉重、忌諱的話題,臨近下周日 (25日)重陽節有墳場引入藝術元素增設富有文化傳統及現代元素壁畫打破傳統的形象並聯合機構推出墳場導賞團以墳場作切入點介紹各個離世名人的生平讓市民了解早期華人旅港的文化及該批華人在香港落地生根的故事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落地生根探知行專家顧問丁新豹表示對上一代或是再上一代的香港人而言鄧肇堅馮平山周壽臣等人可說是家喻戶曉但數十年後的年輕人未必認識更笑言叫你睇書又未必睇入腦上堂你可能又眼瞓」,因此導賞團會是較軟性的方式作為切入點讓年輕人認識歷史

  6. 2020年10月25日 · 香港歷史博物館要更新香港故事的展覽這是好事。 事實上,香港一直缺乏真實的歷史。 英國殖民地虛構的香港小漁村的起始,抹殺了香港在割讓之前至少上千年與內地社會經濟緊密結合的歷史。

  7. 2022年11月2日 · Tweet. 正更新常設展廳香港故事的歷史博物館於閉館前吸引大量市民觀展港府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制訂新的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包括增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旗下博物館數目由現時15間至19間包括天水圍的文物修復資源中心由尖沙咀九龍公園內前威菲路軍營修建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今日 (2日)表示,設立新博物館涉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充足具代表性的文物展品,亦須視乎主題是否被大眾所重視及接納,能否推動文化發展及令市民大眾有所禆益。 該局說,文物修復資源中心設有可視式藏品庫、文物修復工作室及文物研習室等,令市民可近距離觀賞和研究文物,提升對文物修復的認識。 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中心則配合其他博物館的館藏,舉辦推廣中國歷史及傳統文化的活動。

  8. 2016年4月1日 · 康文署發言人則表示歷史博物館內的香港故事展覽稍後將更新內容,「何希記鐵皮檔將會於更新後的展覽展出暫未有確實展出日子何國基手持由何伯首創的牛皮遮現時全港僅餘兩把一把存放於何希記另一把已捐到歷史博物館檔內留下何伯不少的工具如鐵鉗遮骨等。 檔口雖然簡陋,但「香港遮王」卻是不少港人集體回憶。 (資料圖片) 何洪希曾造出全球最貴皮遮、被譽為「香港遮王」。 (資料圖片) 「何希記」鐵皮檔已被相關部門列作保護文物。 何伯的牛皮遮曾以167英鎊 (約2000港元)售出,成為健力士世界大全證書、全球最昂貴皮遮。 何伯年輕時,會推單車四出替人修理雨遮。 特別財會:郵政退租揭豪使過千萬租辦公室. 爆飛機胎:家屬斥港機卸責 靜坐討公道. 雨遮可以遮風擋雨,亦能擔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