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馬轡,又稱轡頭、馬勒、馬籠頭、水勒韁,是為了駕馭馬、牛等牲口而套在馬頸上的器具,一般由嚼子和韁繩組成。 騎手通過馬轡傳達指令,如前進、停止、跳躍和轉彎等。

  2. 馬鰺 ( 学名 : Caranx hippos ),为 輻鰭魚綱 鱸形目 鱸亞目 鰺科 鰺屬 下的一个种。 分類及命名. 本種是科學上描述和命名的第一個物種,也是 Caranx 屬的種類。 1766年 瑞典 分類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根據 美國 卡羅來納海岸拍攝的模式種對其進行了描述和命名。 [1] 他將這種物種命名為 Scomber hippos ,將其置於 Scomber 屬中,這種做法在1801年之前很常見,當時鰺科尚未被認為與鯖魚分開。 [2] 特定的加詞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馬」, Scomber hippos 在英語中的字面意思是「馬鮫魚」,它已成為鰺科的常用名稱。 [3] 隨著魚類分類學的進展,該物種被轉移到 Caranx 和 Carangus 屬。

  3. 騾子(學名: Equus ferus × asinus )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嚴格地說,在中文裡母馬和公驢的後代稱為馬騾(「驘,驢父馬母者也」《說文解字注》。「騾」是「驘」與「䯁」的俗字);母驢和公馬的後代稱為驢騾。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香港繁體. 工具. 馬 謖 suk1 (190年—228年),字 幼常 , 荊州 襄陽 宜城 (今 湖北 宜城 )人。 蜀漢 參軍 ,也是 侍中 馬良 之弟。 初以 荊州 從事跟隨 劉備 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生平 [ 編輯] 入川征蜀 [ 編輯] 主條目: 益州之戰. 馬謖出生於190年。 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 馬氏五常 」。 馬謖和 馬良 曾同為荊州從事,劉備入川時,馬謖跟隨大軍同行。 賞識提拔 [ 編輯] 馬謖歷任綿竹令、成都令、 越雋 太守,由於才華橫溢得到 諸葛亮 的賞識,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 三國志 》多次提到,蜀漢丞相諸葛亮向來對他倍加器重。 言過其實 [ 編輯] 主條目: 白帝城託孤.

  6. 馬鰺(學名: Caranx hippos ),為條鰭魚綱 鱸形目 鱸亞目 鰺科 鰺屬下的一個種。 分類及命名 [ 編輯 ] 本種是科學上描述和命名的第一個物種,也是 Caranx 屬的種類。

  7. 關於名為馬驤的其他人物,請見「馬驤 (建文進士)」。 馬驤 (1876年8月16日—1922年8月28日), 字 幼伯 , 中國 民主革命家, 雲南 大理 下關 人,與 楊振鴻 、 黃毓英 合稱「雲南革命三傑」。

  8. 馬邈,三國 蜀漢末年江油守將。 歷史生平 [ 編輯 ] 炎興 元年(263年), 曹魏 伐蜀,十月,征西將軍 鄧艾 挑選精銳,從陰平小路無人之地隱蔽前進,鄧艾用毛氈裹住自己,翻滾着下山,於是將士們也都攀緣山崖樹木,魚貫而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