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理財型商品的承保年齡可以達7080歲因此高齡客戶依然能夠透過這些商品做穩健的退休金規劃。 但是與之相對,高齡客戶更加需要的是保障,保險公司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承保年齡上限大多僅有65歲,再加上高齡族群較容易因為老化或慢性疾病的體況出現,投保又更加困難。 但畢竟人口高齡化是趨勢所在,因此包括國泰人壽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都為高齡族群專門設計了高齡保障商品,讓高齡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與情況,挑選需要的商品。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0期.

  2. 2021年5月1日 · 104682. 時間過得很快,每2個月出刊的退休專欄已進行了將近2年時間,即將告個段落。 最後一篇專欄,我們來看看「逆齡時代」下的新中老世代還可以為自己多做哪些準備。 替未來的自己做好財務規劃. 在威廉.莎士比亞筆下,世界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各自有登場和退場的時間,而且人一生中扮演了許多角色,共可活出7個人生階段。 人生階段如何切分,眾說紛紜,但重點是每一階段「未來的我」是每一階段「現在的我」的連續函數應該是大家認同的。 心理學家Richard Herrnsrein及經濟學家David Alison曾提到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意思是人們會對於短期事件缺乏耐心,但對長期規劃展現耐性。

  3. 2023年10月1日 · 「保險是東山再起的籌碼。」這20年間,我在他耳邊絮絮叨叨說了無數次,70歲的他聽明白了,也接受了,更是真實的受益人,而我也深信每份保單都是傳富掌門人愛的信託。財富差距拉大了理財的思維,你我能想像得到嗎? 祝福你,也擁有完善的資產傳承

  4. 2023年11月1日 · 這樣一幅令人悵惘的晚年光景,是藤田孝典著作《下流老人》中無數日本老人的縮影:貧困、多病且孤獨。 回顧臺灣,當前的高齡化程度如何? 是否也遭遇了同樣困境?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2025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39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突破30%,2070年將達43.6%;與之相反的,70歲以下人口卻陷入全面的負成長,15~64占總人口比率將減少至少50%。 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勞動人口壓力加重、社會福利資源短缺,甚至出現缺工,致使老年人無人看護的情況。 這也昭示著看護議題、心理健康(孤獨、缺乏價值感)議題,將成為退休規劃的新主流。

  5. 2018年8月1日 · 演唱「外婆的澎湖灣」歌手潘安邦,不到60就因腎臟癌去世,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政商名人嚴長壽及連勝文也證實罹患腎臟癌。近年來,由於許多新的醫療藥物和技術出現,大部分癌症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趨勢,然而腎臟癌卻相反。

  6. 2019年9月1日 · 強積金是每月從有工作的香港居民薪水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資金額,雇主也按相同金額將其存到員工的強積金帳戶中;公積金則是由雇主負責(有比較長的工作年限)。 這2種相當於社會保險的概念。 而70歲(65通過審查資產也可以)之後還有一種「生果金」,即為公共福利金計畫下的高齡津貼,每月約為1,385元(港幣,以下同),且不論是香港首富李嘉誠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享有生果金。 當民眾晚年享有生果金、強積金或公積金這2項退休金,且每月控制在基本的花費下,將可維持一定的退休生活品質。 但是若期許享有樂活退休的民眾,如希望年老時可以有多一些的娛樂生活者,以上2種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對他們而言是無法滿足的,這時張美紅就會利用商業保險規劃,補足他們的退休金缺口,最終達到他們所期望的退休生活目標願景。

  7. 2018年5月1日 · 定期險與終身險的抉擇與轉換. 曾經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如今已變為「人生七十才開始」。. 以往許多人覺得自己活不了那麼長,於是壽險也好、醫療險也好,乾脆只買保障到6、70歲的定期險,卻不料時光飛逝,年過半百,忽然驚覺自己好像會活得比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