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懷疑受騙? 教您處理及舉報. 滙豐一直遵守嚴格保安措施,確保您的資金及資料安全。 如果我們發現您的銀行戶口出現可疑活動,我們會與您聯絡,向您確認。 然而,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您提供登入賬號及密碼等敏感個人資料。 如果您收到可疑信息、賬單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或者懷疑遭到詐騙,請盡快向我們舉報,減少個人損失,並避免影響信貸評級。 您發現甚麼問題? 賬單上有我不認得的交易. 我收到來自滙豐的短訊提示,提醒我的信用卡可能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 我收到可疑的滙豐電郵. 我收到可疑的滙豐電話. 我的信用卡遺失或者被盗. 我的登入資料被洩露. 您的月結單出現未能確認的費用,未必一定與詐騙有關,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請閱讀我們的 頁面,嘗試找出原因。

  2. 防詐騙三大法則.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稍一不慎就可能墮入騙局,您還想靠其他人保護自己? 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2019 年,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 1 。 而根據滙豐網絡安全調查2020,56%受訪香港人曾經遭遇網上詐騙,當中更有近30%人有金錢損失。 2 不想自己成為「中伏」的一份子? 記著這些重要法則,提防以下台詞,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財產。 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請提供戶口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確認身分。 毋須再懷疑了,聽到這句說話,對方一定是騙徒。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3.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HSBC Safeguard:同心打擊金融罪案. 金融罪案構成的威脅是一個全球正面對的問題,並能影響所有人。 銀行對保障健全的金融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滙豐致力採取措施,以助打擊金融罪案。 滙豐在香港擁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作為你可信賴的夥伴,我們竭力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銀行服務。 要偵測及防範金融罪案,有賴我們同心協力。 準確和最新的客戶資料,有助我們阻止不法分子入侵金融系統。 不法分子一直試圖利用金融系統,進行人口販賣、非法毒品交易、欺詐及身分盜竊等危害人命和社會的活動。 我們期望能與客戶攜手,共同打擊一切詐騙及非法行為。 準確資料有助維持健全金融體系。 我們期望與你緊密聯繫,請更新你的資料。

  4.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元。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

  5. 解決方法 :為網上理財設定獨一無二的密碼,並且至少每三個月更改一次。 但記得不要寫下密碼,也不要向任何人透露。 記住密碼的小秘訣: 經常登入賬戶. 定期輸入密碼,可以幫您將它牢牢記住。 設定和自己有關的密碼,但不要太著跡. 使用結合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的密碼可能令其他人摸不著頭腦,但對您可以包含特別意思,幫您更易記住。 用生物特徵登入. 只需簡單一按,或者一個笑容,即可輕鬆登入香港滙豐流動理財應用程式。 用臉部和指紋登入,就不用苦記密碼了吧?

    • 8000蚊跨國運毒1
    • 8000蚊跨國運毒2
    • 8000蚊跨國運毒3
    • 8000蚊跨國運毒4
  6. Banks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upon which we all depend and HSBC is committed to meeting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its controls against financial crime.

  7. 網上匪徒對您的金錢虎視眈眈,以下羅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甚麼是「網絡釣魚」及短訊發送人登記制. 何謂「網絡釣魚」? 進行「網絡釣魚」 (phishing)的騙徒會冒充合法機構,如銀行、網上付款服務商、網上零售商或政府機構,向您發送電郵、短訊或來電,看來亦往往與這些公司發出的真正訊息相似。 這些訊息意圖透過要求您點擊內嵌連結、掃描QR碼或下載可在您的裝置植入惡意軟件的檔案附件,從而使獲取您的密碼、銀行資料或其他個人資料。 此外,內嵌連結會將您帶至與有關機構真實網站極度相似的網站。 一旦接達仿冒網站,受害人通常會被提示輸入敏感個人資料,如戶口號碼、PIN碼、保安編碼或一次性密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