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董家驊牧師新任總幹事身分上台致辭時分享三個普世教會面對的挑戰,包括跨代的挑戰,青年流失問題;跨界的挑戰,信仰、生命、職場、家庭需要重新融合;跨文化的挑戰,數位文化的興起、消費文化的興起、成功主義的興起,挑戰着教會的信仰。 他盼望看見華人教會能與普世教會連結,促進、共創,在真實的友誼中同行,回應上帝託付教會的整全使命。

  2. 郭士立本是荷蘭傳道會派往爪哇傳道的教士,他在巴達維亞城認識了倫敦傳道會的麥都思牧師(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從麥都思牧師教習華文,閩南語、廣府語和官話等方言。 由於他熱衷華人佈道工作,因此脫離荷蘭傳道會到曼谷做自由傳道的工作。 而當時曼谷以閩南華人居多,郭士立通曉閩語,認識不少閩南人。 其中有福建同安郭姓的華人與郭士立多有往來,郭士立入籍了郭氏宗祠,又因Gutzlaff的gut與郭姓同音,所以郭氏族長給他起了一個名字是「郭實獵」,他將郭實獵拼音為Kwo Shih-Lee,郭實獵可以說是閩南語音的名字。 當他在一八三一年六月乘帆船到福建同安去郭姓族人的時候,自然有一番親切感。

  3. christianweekly.net › 2017 › ta2029084十架神學

    路德非常強調十架神學,大家都會問,這十架神學是甚麼呢? 其實就是「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件事對我有甚麼關係。 但我們不是從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而是從上帝的角度來評說這種關係,這是十架神學最核心的部分。 十架神學要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怎樣的上帝,所以我們要問在十字架上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上帝? 第一:是一個受苦的上帝;第二:是一個慈愛的上帝;還有第三:是一位忿怒的上帝。 十字架上啟示了上帝對罪的怒氣沒有妥協,直到被殺羔羊流血代贖,上帝才會平息對罪的怒氣,但在世上沒有中保,因着上帝愛世人,最後由上帝的兒子成為中保,受苦、代贖。 以上所說的不是三位上帝,而是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將上帝顯明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受苦的上帝、慈愛的上帝和忿怒的上帝。

  4. 論死亡,感受最深的必然是年紀老邁者。 聖經花了少許篇幅在兩名老人身上:西面與亞拿,記載於路加福音二章。 當時約瑟與馬利亞帶着嬰孩耶穌上耶路撒冷作奉獻(路二22-23),在聖殿遇見西面與亞拿,得着他們的祝福;願這兩名長者教曉我們活出無憾的人生。 先看西面,路加福音形容他「又公義又虔誠」,反映在他「素常」的「盼望」上(25),顯示他以此為人生目標。 他「又有聖靈在他身上」(25),可見他順服聖靈。 正因着聖靈的啟示,他進入聖殿等候面見主所立的基督,是他期待一生之久、未死以前要看見的一位(26-27),見到了就稱頌上帝(28)。 西面的稱頌是禮儀教會聖餐禮後所唱的:「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容你的僕人安然去世」(29),表達出眞正的死而無憾。

  5. christianweekly.net › 2020 › ta2039190播下福音的種籽

    一元診金.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隨着時代和中國政權變更,大量難民湧入香港,人口從一九四五年的五、六十萬增至二百三十萬,播道會恩泉堂在堂址一角開設診所,就是希望藉着廉價醫療,甚至贈醫施藥幫助街坊,並見證基督。 診所最初由何兆輝醫生等駐診,另聘有藥劑師、護士等。 (註一) 陳牧師說早期「醫生是義務的,每個病人只收一元。 」醫生日間有自己的工作,放工就來診所幫忙,最高峰時有十多名醫生輪流診症,「恩泉堂有一名傳道人負責作個人佈道」。 當年有份診症的彭永福醫生,今天仍繼續私人執業。 診所在星期一、三、五晚上七時至九時開診,病人在等候見醫生或取藥時,教會的同工或會友趁此向他們傳福音;藥袋上也印有福音金句。 宣教士=醫生=牧師.

  6. www.christianweekly.net › 2007 › ta14533《我要安樂死》

    第 2230 期(2007 年 5 月 20 日) 時事透析 袁天佑.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斌仔所「寫」的《我要安樂死》出版了。 相比03至04年期間,斌仔寫信給當時的特首董建華所帶來的震撼,這本書的出版很低調,只有數間傳媒有報道。 但假若讀者能細看全書,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作出反思,其影響力會比前者更大。 對於安樂死甚或是自殺,信徒有他們固定的立場,多是不贊同,認為有違上帝的旨意。 但正如斌仔所說,假若你是他的話,十多年全身癱瘓的生活,每日只是睡病床上,所有飲食、大小便、清潔、轉身、睡覺,全都假手於人,活像一個廢人那樣,沒有康復的盼望,又成為醫護人員和自己的家人的負累,你會怎樣選擇呢? 我們怎樣可以幫助斌仔呢?

  7. 第 2367 期(2010 年 1 月 3 日). 一個字一顆心 鄭景鴻.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熱心學習《聖經》的本地基督徒,應該都認識位於九龍堂的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下稱「中神」)吧?. 過去三十多年,從「中神」畢業出來的傳道人固然不少,像我這樣的平信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