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8日 · 耆暉會PSW課程項目。 (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聯邦移民部限制留學人數和收緊畢業後工簽政策,一些學院課程的畢業生不會獲發工簽,不過兩家華人熟悉的長者服務機構耆暉會和頤康中心提供的個人護理員 (PSW)培訓項目,雖然入學門檻低、但畢業後工作機會大。 聯邦移民部表示,這類課程符合申請永久居民的職業,從事PSW工作或者擁有PSW工作經驗人士可以透過加拿大有關移民項目申請加拿大永久居民。 聯邦移民部媒體聯絡官Mary Rose Sabater回應本報提問表示,「個人護理員」 (PSW)培訓項目在國家職業分類 (NOC)中代碼44101,符合申請永久居民的職業,有關申請的詳細信息可登錄加拿大政府移民網站。

  2. 2023年3月6日 · 半生公共知識分子路盡 彼邦「保住團火」 葉健民移英續學術路:一代人做一代的事. [2023.03.06] 發表 推文. 葉健民離港赴英前,記者邀請他到對他意義最重大的地方受訪,最終他選擇任教25年的城大。. 葉健民1985至1986年曾任港大學生會副會長,說原本希望到港 ...

  3. 2015年4月27日 · 港生難聯繫社會與個人責任. 不過,香港學生重視學業和前途,普遍對「責任」限於個人層面上。 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於2004年的「香港學生的責任與承擔」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學生認為學生的責任是「讀書」,只有17.9%認為屬於社會層面的「學校、社區與社會參與」是學生責任。 研究指出,學生認為自己最能承擔一些有關服從規範及紀律的責任,如「遵守規則」及「自我約束」,顯示學生雖有承擔精神,卻不夠主動和積極。 雖然近年青少年愈來愈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但面對社會責任和升學就業,不少人仍然認為兩者難以扣上聯繫,只偏重一方。 相關概念. 責任感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社會責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4. 2020年10月22日 · 昔日新聞.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Emily】了解華人落地生根故事 環團擬推墳場免費導賞. [2020.10.22]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係香港首個無宗教背景嘅華人永遠墳場,卜葬唔少歷史名門望族。 長春社計劃喺墳場舉辦免費導賞「落地生根」探知行,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走訪墳場內唔同名人嘅墓地,包括已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等,介紹佢哋嘅生平故事,希望藉此畀市民了解華人喺香港「落地生根」嘅故事。 導賞團會造訪22個墳墓,導賞團搵嚟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做專家顧問,設計呢個具歷史價值之旅。 Emily噚日率先遊覽咗幾個墓地,由於墓地唔係集中於一處,而係散佈山上同山腳,都幾考腳骨力。

  5. 2021年12月9日 · 香港特區政府於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安排方面扮演什麼角色? 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分) 解題原理. 作答「角色」題型時,留意以下要點: 1. 常見的持份者角色: 政策制定者、領導者、立法者、執法者、監察者、資源供應者/資源分配者、協調者、支援者、教育宣傳者、參與者、倡議者、推廣者、召集者、協作者等. 2. 持份者的角色受到其身分、地位、職能、權利、責任、價值觀及信念所影響. 3. 作答題目時,學生可根據資料顯示持份者在該議題上的行動或行為模式及關注點,歸納出他們擔當的角色. 模擬答題. 推論步驟. .論點一 (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助理校長 黃鳳鳴. [通通識 第735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6. 2015年5月18日 · 相關概念. 移民 (immigrant) 多元身分 (multiple identities) 國民身分認同 (national ident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Alan Mak對華裔身分的認同感低落的原因。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如何能加強移民第二代對祖國的「國民身分認同感」?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關於Alan Mak的醜聞與風波〉,《明報》國際評論,郭濟士,2015.05.11.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7. 2021年12月16日 ·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影響學校面授,現時小學返半日制,部分時間仍需網上學習。 教育大學調查顯示,八成高小學生網課期間面對不同困難,約36%表示網課期間,難以專注、約34%稱跟不到課堂進度。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說,有初小生家中七兄弟姊妹一同上網課,感到大壓力,亦有高小生網課時面對網絡不穩,錯過課堂內容致不懂做功課。 教大今年2月至11月分兩階段進行問卷調查,選8間官津小學做個案研究,收集逾2630份由校長、師生和家長的回應。 李子樂引述受訪小三生稱,家中七兄弟姊妹曾一同在家網課,「7人圍住桌子上網課,各人分別讀大學、中學 、小學,最年幼讀幼稚園」,受訪學生稱即使戴上耳筒仍感煩擾。 該家庭父母都要工作,平日主要由讀大學的姊姊在家監督各人上網課,令她感到很大壓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