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2日 · Anice H. 2021-08-12.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10 年前,IBM 引以為傲的 AI 醫療系統「華生」(Watson)問世,試圖要在醫療界當個稱職的 AI 醫生,但在 2018 年,卻有一份機密報告 洩露 「華生」(Watson)的技術有待驗證,究竟當初名聲大噪的 ...

  2. 2023年11月20日 · 隨著生成式 AI 的普及,很快地就會有能為臨床醫生提供診斷、治療與藥物建議的 AI 虛擬助理出現。此外,它們還能為病患提供與其疾病相關的醫療保健資訊、提醒病患按時服藥與運動等,甚至還能與電子健康紀錄系統串連,讓病患方便預約下一次看診的 ...

  3. 2021年12月9日 · 2021-12-09.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未來 50 年,台灣失智人口會以平均每天增加 30 人的速度成長,失智症照護者的角色成了關鍵因素,倘若能提早發現失智症的徵兆,病發率絕對能大大降低。 而究竟目前的科技進展是否能協助我們做到「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效果呢? (責任編輯:林羽彤)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劉益宏帶領團隊,開發全球首創的「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精準輔助診斷系統」,有望在失智症的前期階段提早介入治療,降低發展成失智症風險,準確率達 9 成以上。 AI 精準輔助診斷失智症.

  4. 2019年3月5日 · (附全台老年醫學科醫師彙整) VO 精選好書 2019-03-05. 圖片來源: Pexels 。 《VO》導讀: 看見爸媽白髮越來越多、常到醫院診間看大小病,你開始意識到「爸媽真的老了」。 不過老年人的疾病通常多且複雜,不同科別醫生開的藥又可能互相衝突,萬一不小心產生副作用該怎麼辦呢? 台灣許多醫院設置老年醫學門診、高齡醫學中心,就是專門解決這樣的問題,為老年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治療與照護。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康健》雜誌總編輯 張曉卉、 《康健》雜誌編輯部. 老年人用藥情況很複雜,不僅服用藥物種類多,發生副作用的機會高,而不同科別各自開藥,很容易出現治療目標不一致的重複用藥、用藥衝突的情形。

  5. 2019年8月5日 · 達文西手術系統是目前最先進的機械微創手術系統,主要由手術機械手臂、3D 內視鏡和控制台三個部分組成。 透過 3D 內視鏡,機器可在手術執行過程中擁有超高解析度的 3D 視野,藉此判斷物體距離位置,進行準確的器械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達文西機械手臂能模仿人類做出旋轉、夾取等細微動作,因此有辦法在狹小空間進行精細手術,過去達文西手臂便曾在狹窄的瓶口做到葡萄皮不留疤痕的切開與縫合。 藉由機器人輔助手術之下,醫療團隊在整個執刀過程的狀況掌握度相對也會提高,透過手術機器人自動化操作結果,使過往冗長的手術時間縮減,藉此大幅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的負擔,例如減少全身麻醉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6. 2019年2月23日 · 2019-02-2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基因治療的議題可討論到去年「 基因編輯嬰兒 」誕生的事件。 很多人認為基因編輯能協助免疫重大遺傳疾病,是個不可多得的醫學技術;不過,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一樣,在研究不充足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意想不到的生物反應。 而貿然採取行動,可能就是一場災難的開端。 (責任編輯:伯安) 上帝的手術刀. 一名18歲男孩的悲劇,讓科學家從基因治療的狂熱中清醒 Public Domain Pictures. 人類存亡挑戰再加一! 超級細菌基因現身北極,30 年後成千萬人致死主因. 寒流穿短袖不冷嗎? 絕對不是基因,「腦」才是這種人的特別之處阿! 【人能當上帝嗎? 】試管嬰兒、器官移植從撻伐到被接受,基因編輯為何被科學家聯名反對?

  7. 2018年12月27日 · 中央社. 2018-12-27.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智慧醫療全球談的風風火火,但台灣卻還處在開發階段,仍未有實際應用。 2019 年榮總將打破現況,推出全台首個 AI 門診。 利用影像資料庫判讀病根,及早診治,正確率也高達 80%。 這將是推動台灣智慧醫療轉型的一大邁進! (責任編輯:伯安) 科技部一年投入 8000 萬元,聯合台大、北醫和榮總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建置台灣首座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以提升醫療效率。 榮總也已準備好,最快明年第 1、2 季開設 AI 門診。 AI 看診準確率高達 8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