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碎紙機 紙機係種寫字樓常見嘅文儀用品,用嚟將唔要嘅文件(特別係有機密資料嘅)毀。 呢篇碎紙機係仲未搞掂嘅楔位文。歡迎幫維基百科擴寫佢 ...

  2. Wikipedia:唔同粵語地區用字習慣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講廣東話嘅地方有香港、澳門、廣東、廣西、南洋以至北美、澳洲、歐洲各華埠,同一樣物件喺各地講法各有異同。. 但係有人對此所知甚少,有時會唔覺意將其他埠用字當正國語噉使,經常引致誤會 ...

  3. 打窿機幾款 打窿機,文具一種,係用來打窿嘅機。一般用喺上,有單窿或雙窿,但亦有其他款。文件打咗窿就可以用嘢穿埋。大部可以穿啲,個款亦唔同。亦有穿皮用嘅打窿機。 文 英文叫打窿機做Hole punch

  4. 垃圾分類(粵拼 )係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利用」同「不可回收」呢兩種類,一般喺生活垃圾範圍比較多。 正因爲人類每日嘅日常生活都有大量生活垃圾出嚟,加上未經過分類回收再利用嘅垃圾而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成爲環保界最熱門嘅話題之一。 家下喺唔同國家或地區都有唔同嘅垃圾分類制度。

    • 香港報紙史
    • 市場
    • 種類
    • 內容
    • 印刷

    香港第一份報紙係1841年5月1號創報嘅《Hong Kong Gazette》(香港公報),呢份係一份英文報紙。而第一份中文報紙就叫《遐邇貫珍》,1853年8月1號創報,由馬禮遜教育學會(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出版,香港中環英華書院印刷,創辦人係麥都思(W. H. Medhurst)。呢份報紙其實原本係教會刊物,不過由於內容有涉及一啲時事、政治、文化科學知識,所以都可以算係一份報紙。《遐邇貫珍》出到1856年5月1號停刊。 至於第一份正式中文報紙,就係1858年(咸豐八年)創嘅《中外新報》,呢份原本係英文報紙《孖喇報》(Daily Press)嘅附刊,嗰陣時因為編中英字典而整咗套中文活版鉛字,編輯伍廷芳就建議出一份中文附刊,慢慢受落,後來就獨立做一份正...

    而家香港報紙嘅市場主要都係香港市民同海外華人。不過早期,即係早到清朝咸豐年嗰陣,香港報紙,即係三大中文報好似《中外新報》、《華字日報》(Chinese Mail)、《循環日報》嘅市場係賣到全中國,不過後來因為好多政治變化,例如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等等,香港報紙已經唔畀入大陸,一路到而家都重有限制,例如《蘋果日報》就當係違禁品唔畀帶返大陸,不過一啲親中報例如《大公報》、《文匯報》,就過到關。 而家一份報紙通常賣10蚊,其實唔夠圍皮。香港報紙嘅主要收入有8成係來自廣告,登一次全版廣告最小都要收十幾萬。

    大報:即係一啲大規模報社出版嘅報紙,呢啲報紙通常多人買,所以印量多,版數亦多好多。代表有《蘋果日報》、《東方日報》
    細報:即係一啲細規模報社出版嘅報紙,呢啲報紙比較無咁多人買,版數都無咁多。代表有《信報》、《成報》
    英文報:用英文寫嘅報紙。代表有《南華早報》、《英文虎報》
    免費報:即係喺街免費派嘅報紙,通常喺地鐵站攞到。代表有《頭條日報》、《睛報》
    港聞:又叫做A版,通常放喺頭版,專報導香港新聞
    兩岸:專報導中國大陸同台灣新聞資訊
    國際:專報導世界各地新聞資訊
    娛樂:專報導藝能界明星名人八卦新聞資訊

    以前嘅香港報紙係用活版印刷,即俗稱「執字粒」,後來電腦技術提升,再始改晒用電腦排版。電腦排版之後,成本同制作時間都減省咗,一啲大報開始全彩色印刷。 每間報社流程唔同,不過通常一份報紙最先印係副刊,因為副刊無咁強時間性,大約下晝四點到六點就截稿。跟住係娛樂版同經濟版,一般大約下晝五點到八點就會截稿。再之後係國際同體育版,一般夜晚八點到十點左右截稿。最後係港聞,一般凌晨兩點前就會截稿,不過如果喺截稿之後有突發大鑊新聞,就會即時改版,最多等到凌晨四點,四點之後再有突發大鑊新聞,就改唔切要出號外。截稿之後就會出菲林然後拎去印,通常朝早五點前就可以送到去報販手上。

  5. 億世家(英文:ecHome),係香港一間家電家品連鎖店,母公司億世集團有限公司喺1988年成立。 億世家係一間百分百地道嘅香港品牌,喺港九新界擁有超過34間分店及網店 [1],一直秉持「以客為本」嘅品牌理念同服務價值,期望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價廉質優嘅產品及「一條龍」服務。

  6. 機舖(粵拼 )(講衰啲就竇 [1] ( gei 1 dau 6*3 ))係畀人入錢打機嘅舖頭,係商業模式經營嘅遊戲中心,屬於娛樂場所。 鋪通常放咗唔同種類、幾十到成百部、坐地嘅 電子遊戲機 ,只要入 錢 落部度就可以打一鋪,輸咗可以再入錢繼續打。

  1. 相關搜尋

    eba碎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