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3日 · 大學 財務自由 香港大學 香港 記者 司機 KOL 興趣 小學. 近年,香港人喜歡講財務自由,能夠達到財務自由,已經叫人羨慕,愈年輕達到財務自由,若非含着金鎖匙出生,則反映其投資理財有道。 所以記者問資深投資者黎永良,到底何時財自呢? 是不是現在? 他笑哈哈說:「我在30.

  2. 2021年3月4日 · 頻道於去年5月成立,內容由講解何謂股票、甚麼是股票市場等簡單概念,到分享個人理財心得、個人投資組合、分析美股等,配合市況而且亦多元化。 至於為何要開設頻道?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3. 2021年6月4日 · 1) 婚禮支出太多. 雖然只結了一次婚,施傅卻擺了兩場婚禮。 舉辦一場婚禮,又要花時間又要花費金錢,他提到若當年以結婚的資金用作投資,可以提早開始財務自由的路。 當時為了籌備婚禮,沒有時間研究樓市。 若可以再選擇,他會舉辦婚禮,但資金上會節省點,而婚禮規模亦會縮小一點,因為數十萬元用作投資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些都是屬於機會成本。 2) 高消費興趣. 施傅喜歡玩音樂及買車。 電子鼓及結他的支出已經數萬元,花費不少;買車及改裝車亦花費近數十萬,引致資金無法變成資產的可能。 興趣如買車及潛水等等都是高消費的,所以他建議培養興趣前,先要思考需要花費的金額,個人是否有足夠金錢去支持。 3) 居住及生活品質要求太高.

  4. 2021年10月19日 · 客戶在銀行享用財富管理服務時的痛點. 雖然銀行為客戶提供WM服務都已經有相當長嘅歷史,但一直都存在住唔少痛點,以下就隨便舉幾個: 1. 100萬資產以下嘅客戶只有一堆「低至1元進場」、「$0收費」嘅基金選擇,唔會有客製化投資目標分析、切實嘅資產配置建議,總之就自己研究、自己搞掂啦。 2. 如果有100萬以上資產,就可以進入呢間WM超市,有RM熱情招待,但超市始終係做零售嘅,RM可以做嘅只係執唔同嘅罐頭畀大家,要直接從材料開始着手就好困難喇。 3. 超市唔係製造商,超市同消費者其實都係睇同一份說明書(而好多時我仲叻過個RM),無真正比消費者更了解產品。 4. 超市同消費者存在本質上嘅利益衝突,只要客戶多交易、超市就會多賺佣金,所以超市根本好難為客人做全面理性同持平嘅規劃。 5.

  5. 2023年1月30日 ·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有「股神」之稱,是眾多投資者追捧的偶像。 他擁有非凡的人生經歷,在11歲就買了第一隻股票、16歲時通過投資賺得53,000美元(計及通脹約為現在50萬美元)、被哈佛商學院拒收、用使用諾基亞翻蓋手機及將他持有的85%巴郡股票捐贈給各種慈善機構等,以下將細談關於巴菲特、你可能不知道的25件事。 你不知道的 「股神」巴菲特25件事(一) 點擊圖片放大. +9. 1.他在11歲買入第一隻股票. 生活中很多11歲男孩可能還在討論打籃球、看漫畫書,而巴菲特已經開始買股票。 在1942年春天,正是巴菲特的11歲,他用每股38元買入6股Cities Service(現為雪鐵戈石油公司)的股票。 2.他在16歲已賺得53,000美元.

  6. 2021年4月26日 · 投資你了解的公司. 這是其最著名的法則,但不少人對林奇的這個法則有所誤會。 他並不是建議投資者買入股票只是因為單純是自己喜歡的產品及服務,雖然這是一個好開始。 其意思更多是建議投資者在買股票之前,先深入了解該公司的競爭地位、財務狀況及增長前景,要投資於自己能力範圍內理解到的行業。 專注於公司發展,而不是股價. 他認為,股票並不只是一張紙或電腦屏幕上的折綫圖,亦都是代表實體業務的部分股權。 業務的基本面,包括收入、盈利及現金流的表現最終都會對股價有決定性影響。 只關注股價每天的表現會令投資者對公司存有誤解.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波動性及風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

  7. 2018年10月1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18/10/01 08:00. 最後更新: 2018/10/30 14:25. 分享: 港股不斷尋底,投資界老行尊耀才證券(01428)主席葉茂林預言,恒指在兩年內有機會跌穿2萬點,認為在當下市況,手揸現金最安全。 年輕一輩未必認識葉茂林,現為耀才主席的葉茂林,在創立其證券王國時也捱過不少苦頭,創業做大老闆之前,由小販做起,賺到他的第一桶金。 「當年做小販一點都不容易,經常受黑社會欺凌,又擔心畀警察拉。 但賺不到錢的話,全家都會捱餓。 」葉茂林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道出他當年以小販維生時的日子。 也正因為當年做小販的日子不易捱,但為求生而要捱,造就他不言敗的性格。 其後,葉茂林涉足多個行業,為了以小本博大利賺更多錢,他開始炒賣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