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indeed vancouver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uber.com

    Guaranteed Earnings In Your First Month Driving With Uber. Terms Apply. Looking For Full-Time Or Part-Time Driver Jobs? Instead, Give Uber A Try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4日 · Indeed, Cheang's conundrum lies in how hi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has somehow been lost in translation as he brings his goods home. While he's carved out a niche on the film festival circuit, he has yet to be taken seriously as an A-list auteur in Hong Kong.

  2. 2015年3月5日 · 紅VAN狂放的社會寓言,面向現實,又取道奇觀重回現實,創作人運用電腦特技展現空無一人的城市,沒有一架車的公路,同時用微觀角度注目香港人的各式眾生相――貪錢的人、神婆、中坑、毒撚、中產、MK、春代、白粉友,草根形象面目清晰,他們進入不一樣的無政府狀態,用一人捅一刀的方式,重定法則,在末世般的社會狀態中出發起飛。 《紅VAN》盡現漫畫化與現實的多元混雜,懸疑、科幻、草根寫實、港式土砲sci-fi共冶一爐,大膽嘗試,自成一格。 《紅VAN》也有不同世代的溝通和對話,李燦琛的角色承接《香港製造》而來,代表「後九七」至今失落的一代,沒有成長和出路。 最後紅van司機讓阿池揸小巴,也有傳承意味。

  3. 2010年10月29日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再辦十大選舉,便是對於經典電影名單的再次檢視與更新。 是次選舉結果如下: 香港電影十大: 阿飛正傳(王家衛,1990) 英雄本色(吳宇森,1986) 東邪西毒(王家衛,1994) 無間道(劉偉強、麥兆輝,2002) 父母心(秦劍,1955) 董夫人(唐書璇,1970) 第一類型危險(徐克,1980) 半邊人(方育平,1983) 胭脂扣(關錦鵬,1988) 西遊記(上、下集)(劉鎮偉,1995) 華語電影十大: 小城之春(費穆,1948) 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 神女(吳永剛,1934)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1991) 黃土地(陳凱歌,1984) 一一(楊德昌,2000) 俠女(胡金銓,1971) 站台(賈樟柯,2000) 大路(孫瑜,1934)

  4. 2018年3月5日 · 作者 陳志華 2018-03-05.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許鞍華執導的《明月幾時有》以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營救茅盾等文人,助他們撤離香港,以及港九大隊市區中隊長方蘭的事蹟為藍本。 東江縱隊隸屬中國共產黨,在九七前的英殖時期鮮被提及,主權移交後,才開始被廣泛報道。 拍攝東江縱隊的游擊隊事蹟,本來就可以是主旋律愛國電影的上佳題材,名正言順拍成「回歸二十周年」的獻禮電影,但許鞍華另闢蹊徑,就像她之前執導的《投奔怒海》(1982)、《今夜星光燦爛》(1988)和《千言萬語》(1999),即使觸及政治題材,她關心的,始終也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電影中的幾處設計甚有意思。

  5. 2011年8月23日 · 《潮性辦公室》由舞台搬上電影,開首不久便用一個非常明顯的隱喻,告訴觀眾這個故事說的其實不是辦公室,而是中港關係。 電影初時還花了一點篇幅,描述打工仔星期一至三的上班心態,但這種敘事很快便給公司老闆「走佬」,大陸企業收購帶來的突變所中斷。 幾個香港公司(梅花油公司)職員,到新老闆公司開會,新老闆解釋收購不過是跟舊老闆相識,為免舊老闆面子難看,便捱義氣接收。 他們上班的地方,仍是原來的小小辦公室。 其中主權移交的隱喻,以及一國兩制模式,相當明顯。 於是,這批被遺棄員工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處理與新老闆的關係? 誰有資格表態?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處理的是誰有資格去回答。

  6. 2015年6月25日 · 《中國匣》的編劇尚哥迪.加拉里(Jean-Claude Carrière)曾言:「《中國匣》是王穎寫給香港的一封情書。」出生於香港,卻跑到美國發展電影事業的王穎,多番強調他對香港的感情從未變改,隨著九七年香港即將回歸中國,在新舊時代的轉捩點上,他知道是時候拍攝一個心目中的香港故事:「但故事 ...

  7. 2010年10月10日 · 作者 喬奕思 2010-10-10. 電影中的女性表述與女性身份的路途,比起文字中更為曲折。 電影誕生時對裸體女人的好奇,對蛇舞中女人身體扭動的癡迷,令「看電影」的沈默擁有了在黑暗中不自覺放棄「第二性」身份的特徵。 「第二性」不限於性別,更是意識面貌。 《箱子》 意識可被催眠,於是催發了用藝術超越性別的能量,再加上,水深火熱的舊社會被一朝解放了,「男女都一樣」的新社會誕生。 中國獲得廣泛認同的女性導演,往往從否定自身女性身份,抹去女性視角來縱深入電影藝術,以對社會與歷史的冷峻關照來呼應時代的翻天覆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性屬於封建制度下的淫穢醜陋,而新時代女性則要「與男人一樣」,成為去柔弱之氣的棟樑,眼界之高要堪當時代弄潮兒。

  1. 相關搜尋

    indeed vancouver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