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日 · 連續6年榮獲國際龍獎IDA的游憶,並非一開始就從事銷售工作,在內勤任職4年的她,被迫面臨轉職危機,游憶說:「過去我的心態相對安逸,只有照顧好家庭的想法,然而固定的薪水卻難以緩解經濟壓力。

  2. 2018年12月1日 · 新光人壽仰賢通訊處處經理賴怡,用「溫柔的霸氣」帶領團隊,在夥伴加入團隊前,就先瞭解彼此的目標與夢想規劃,讓正面、積極、有衝勁的人才加入團隊,除講求基本業務能力培育外,更重視團隊夥伴的溝通,依個人特質因材施教。. 團隊內老中青 ...

  3.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4. 2018年7月1日 · 增員標準影響團隊的質量. 儘管宜蘭的年輕人比較少,但李育航在增員之時絕對不會照單全收,畢竟增員的考量是以新人能否長期定著、是否具有決心在保險事業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天地為依歸,若在新人進入保險業後才發現對方企圖心不夠強烈,對於事業的 ...

  5.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6. 2019年8月1日 ·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秉持著這樣的 ...

  7. 2017年9月1日 · 2017 年 9 月 1 日. 797. 「我們有夢想,從剛開始在杜拜首次拿到IDA百人,我們就在台上說出訂下的五年目標計畫,也就是要拿到千人IDA。 」宏利保險行政區域總監、宏星集團創辦人謝國煇說,經過了兩年的持續努力,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且是第一次突破200人的IDA團隊,其中有15位是白金獎、超過40人以上是銀龍獎,顯示他們訂的目標不單是人數要多,且平均水平更要高。 謝國煇表示二 一七年的目標要超過300人以上,到二 二 年很有希望突破一千人IDA,還有一個目標是超過100人是白金獎,超過一半是銀龍獎會員。 才能體現團隊的平均力量與培養的平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