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2日 · 【大公报讯】记者李亚清、徐小惠报道: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M+今日(11月12日)正式开放予公众参观。 博物馆昨日举行开幕仪式,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联办秘书长王松苗、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M+董事局主席罗仲荣、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夏佳理、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等出席并主礼。 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M+博物馆是一所立足香港、背靠祖国、服务世界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而随着预计在明年中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落成启用,连同早前扩建翻新后、属于康文署管理的香港艺术馆,维港海滨将有3座各具特色的顶级博物馆,成就香港拥有一个世界级视觉艺术博物馆群。

  2. 2023年7月2日 · 大公报讯记者刘硕源黄珏强报道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多个博物馆昨日免费开放给市民入场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受欢迎全日分别录得超过23000人次及7600人次入场参观均打破今年4月30日五一黄金周假期的单日入场人次纪录。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昨日开放大部分康体设施供市民免费使用,市民大赞庆祝活动愈多愈开心。 M+博物馆、故宫馆的七个专题展览厅昨日免费开放,M+博物馆无需预约,门外人头湧湧,排队入场人士大排长龙,平均轮候逾两小时,馆方下午需“截龙”以确保轮候人士可在关门前入内。 故宫馆的免费门票早已派完,未能预约到门票的市民与游客,在门口拍照打卡留念。 有市民一家三口昨日特意提早前往M+排队,称免费入场非常开心,相信也会让其他人感到快乐。

  3. 2023年11月13日 · 2023-11-13 04:02:59 大公报. 字号. 为庆祝开幕两周年,M+博物馆12日免费开放参观标准门票涵盖的所有展览和节目,包括“M+希克藏品:别传”、“个体.源流.表现”、草间弥生的“圆点执念——渴望天堂的爱”等展览及活动。 全日共录得近22000人次入场。 博物馆内各展厅观众众多,观展热情高涨,细细观赏每一件展品。 博物馆外场地行人如织,看毕展览,已是傍晚时分,面对落日余晖,他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美好一刻。 刘毅(文、图)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4. 2024年2月2日 · 2024-02-02 04:02:57 大公报. 字号. 图:“山鸣水应”展厅现场。 中新社. M+博物馆明天将开展全新山鸣水应”,展览展出M+馆藏藏品共近130件作品探索在后工业时代愈发走向虚拟的世界中山水与人类的复杂联系透过富有诗意的手法回应博物馆展览空间以及户外城市环境继而重新想像山水。 \大公报记者 刘毅(文、图) “山水”远远超越肉眼可见的风景,更构成中国哲学思想和诗意想像的文化底蕴,启发了东亚上千年的水墨画传统。 “山鸣水应”展览受此文化底蕴启发,又加以发扬,透过视觉艺术、流动影像、声音和设计及建筑范畴,重新建构人与山水之间的关系,正如M+流动影像策展人江千慧表示,展览涉及山水、大自然和时间等概念,她希望观众能从M+角度以及经验去观看展览。 九大主题创新诠释.

  5.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昨日宣布M+博物馆大楼的建筑工程完成将於今年底开幕届时将会是全球最新的文化建筑地标亦是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於收藏展示现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

  6. 2021年3月30日 · 大公报讯记者苑向芹报道就近日M+博物馆的藏品风波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胡恩威於亚洲周刊撰文透露西九文化区有两位人物好重要一位是M+董事局的主席罗仲荣另一位则是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夏佳理变成配合艺术投资平台. 胡恩威表示M+博物馆的定位是一间香港视觉文化馆惟西九文化区2010年聘请李立伟Lars Nittve)当馆长后,李就逐渐把香港视觉文化转变成当代艺术。 视觉文化和当代艺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美国有一个很出名的机构叫Smithsonian Institution,其收藏不以升值为目标,而是以推广国民文化教育为目标。 M+原来的定位有点相像,透过这个视觉文化博物馆去凝聚香港下一代。 但当代艺术的目标却是艺术投资升值为主体。

  7. 2021年3月23日 · M+博物馆於15年1月开始动工西九管理局原本预计项目2017年竣工总成本约 60亿港元惟前总承建商未几陷入财困工程一度被迫煞停竣工日拖完又拖直到现在拖足4年后才準备开幕成本更比最初估计至少高4亿。 当时已有不少议员质疑M+是个无底深潭,白白浪费纳税人金钱,如今看来,M+除了动工花费大笔公帑,在“艺术品”的选择上也相当令人侧目。 疑被“艺术收藏家”当水鱼. 今次事件的焦点除了那张“天安门中指”照片外,还连带揭发M+展示的其他“艺术品”质素差劣,包括石心宁的《杜尚回顾展在中国》油画,以醜化国家领导人为主题,还有艾未未自拍的裸照,以及女子的半裸照片等。 即使不追究涉嫌侮辱的作品,但裸照、举中指这类作品,究竟有什麼艺术价值? 难道是为了致敬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卫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