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1日 · 香港的「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金管局今年3月說,本港家庭負債(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及其他貸款)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自2020年上半年的85.2%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公布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本港財富分配偏向於高入息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已很高,若出現嚴重壓力,債務比率會顯著增加。 金管局的「匯思」不直面事實,卻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竟說「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 這與2017年着重風險的警告脫節;當時負債比例已高達68.3%。

  2. 2024年5月26日 · 本網站為明報新聞網。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 ...

  3. 2021年6月17日 · 簡言之,香港住屋權屬現時主要分四大類別:出租公屋、自置資助出售房屋、自置私人房屋、租住私人房屋。 而港府是香港土地的「唯一擁有者」、大業主和發展商,掌握土地發展的步伐與方向。 1980年代起,包括公屋和以「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主的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便成為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的住所。 資助房屋能使市民每月省下數千元生活費,亦助市民更易實現置業階梯。 第一任行政長官1997年上任不久後曾宣布「八萬五」建屋計劃,其中逾半為資助房屋,希望提高市民自置房屋比率。 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 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

  4. 2023年7月23日 · 【明報專訊】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過去10年長者住戶家庭增逾七成,長者因重建或其他因素影響需遷出再租樓、長者業主賣樓轉租樓遇困難等問題亦浮現。 本報記者日前查詢個別地產代理店,部分表明放租單位業主會因健康理由不願租予長者,縱肯租亦只會逐個月租。 有立法會議員稱長者租樓被拒問題普遍,曾接觸不同情况,包括長者業主欲賣樓租屋被拒最終只能做逆按揭,以及大坑西邨有「以老護老」(照顧與被照顧均為長者)的長者戶欲租樓遷居受阻(見另稿)等,倡政府借鏡新加坡「樂齡公寓」模式,在未來樂齡社區增設合適單位讓長者住戶遷入,以解決居住問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5. 2024年5月1日 · The ''five new measures'' can enhance market connectivity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and provide more options for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thus bringing more liquidity to the Hong Kong market and injecting more vigour into the IPO market.

  6. 2023年3月15日 · 項目共提供312個單位,逾半為一房單位,其餘為開放式,租住權費由120萬至265萬元不等,料首批住戶最快今年7至8月入伙。 已遞交申請者本周五至下周三(17至22日)優先參觀示範單位,公眾則可於本月25日起預約參觀。 房協稱已收到500宗申請,有意入住者可隨時申請,不設截止日期。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7. 2024年4月5日 · 【明報專訊】坐落中環核心商業區的新建築The Henderson落成不久,現代高樓建築一般可用「拔地而起」形容,但這棟新廈更是「離地而起」。 建築師以低層雙層大堂「抬高」樓身,連通臨近公園和天橋;蒐羅全球玻璃供應商,務求用超過1000種弧度的曲面玻璃佈置外牆,不讓其成為又一棟港人見慣見熟的高樓。 「不做悶盒子」 曲面玻璃具未來感. 不客氣的網民,曾評價這棟位於美利道2號、樓高190米的甲級商廈The Henderson形似疊起的礦泉水樽。 這曲面外形,是恒基與Zaha Hadid Architects(ZHA)建築事務所特意採用的設計。 「我們不想再做一個很悶的盒子。 」負責統籌建築項目的恒基地產地產策劃(二)部高級副總經理吳樹強受訪時說,恒基的願望是把這棟樓設計成香港21世紀的標誌建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