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港鐵加價新舊車費對比 現行$14.2或以上本地路綫一律加價5毫. 是次加價是繼2016年來再度加價,去年由於計算的加價幅度只有1.49%,不及加價機制要求的1.5%,所以沒有觸發可加可減機制,是7年以來首次凍結票價。 不過按照機制,加幅可撥入今年累積計算。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3月27日公布去年的第4季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為2.8%,連同1.7%的12月通脹及生產力因素,以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計算,減去額外的0.6%扣減,再加上去年累積的1.49%,得出的結果是今年加價3.14%。 加票價計算方法: 整體票價調整幅度 = (0.5 x 去年12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 +(0.5 x 去年第4季的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變動) - 生產力因素. 今年的加幅計算程式:

  2. 2023年3月28日 · 鐵表示,預計本年度約9成乘客車程的車費將為上調四毫或以下,現正計算個別車程票價的變化。 在完成所需的行政程序,包括向政府提交由兩名獨立專家發出票價調整計算符合機制規定的證明書後,稍後會正式公佈2023/24年度車費表及實施日期。

  3. 2018年5月28日 · 根據港鐵最新公布的車費表,現行八達通票價$14.2或以上的本地路綫,一律加價5毫,部分路綫加幅達3.5%。 不過港鐵強調,新綠色小巴轉乘優惠下,以八達通支付每程慳3毫,連同八達通和早晨折扣優惠,部分乘客今年內車費不加反減。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12月5日 · 20分鐘內付最低額車費. 若在20分鐘內原站出入,亦要付最低額的成人或特惠單程車費,現時為3.7元或1.5元。 而超過20分鐘但少於150分鐘原站出入,則須付10元,小童或學生為5元,而殘障人士或長者則為1.5元。 【延伸閱讀】 港鐵車費可賒數 九巴電車得唔得? 超過150分鐘必須繳附加費. 不過,若乘客在入閘後逗留超過150分鐘,無論是否原站出入,均需繳付最高的成人或特惠單程車費作附加費,即59.5元或29.5元。 【延伸閱讀】 港鐵全日通 VS 八達通9折 點搭西鐵綫最抵? 換言之,若乘客在車程中途,在已付車區域內停留或購物,一旦超過150分鐘,便要付附加費。 港鐵解釋,現時絕大部分的港鐵車程(包括正常轉車及等候時間)均可於90鐘內完成,故把時間訂在150分鐘。

  6. 2024年2月8日 · 鐵2.24車費半價,2.26起早晨折扣優惠減至車費75折。 (資料圖片) 港鐵將於2月24日(星期六)推出「感謝日」,以半價車費優惠答謝乘客。

  7. 2018年3月27日 · 按票價機制的「與利潤掛鈎的車費優惠計劃」及「服務表現安排」,港鐵需要從盈利中撥出約2億元回饋乘客,加上去年港鐵發生10宗嚴重延誤事故,港鐵需罰款2250萬元。

  8. 2021年3月29日 · 港鐵表示,按可加可減機制,6月27日實施新車費表,同時推出「程程5%車費扣減」優惠。 「可加可減」首次得出減價結果. 根據「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以一條方程式計算每年港鐵票價調整幅度。 一籃子因素包括每年12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相加每年第四季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後,再乘以0.5。 然後額外扣減生產力因素,按慣例是0.6%,便得出票價調整結果。 另外,方程式設「封頂」機制,實際票價加幅不得高於「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動,確保票價顧及市民負擔能力。 以下年度為例,由於「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錄負增長,按機制會視為0%,「封頂」機制再生效,即今年不能加價高於0%,意味港鐵下年度不能加票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