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日 · 流感發作後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和喉嚨痛部分感染者會伴隨噁心嘔吐等腸胃症狀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 同時,衛教資訊亦指出,若患者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嘴唇發紫、血痰等症狀,屬於流感的危險症狀,應盡速送醫治療。 流感病非一時一地的問題,望眼國際,日本東京在今年同樣受到流感問題所苦。 一直以來,流感在東京的盛行期為12~3月,然而隨著今年罹病數字不斷持續增加,東京在9月終於超過平均每哨點10例個案,更累計有207所學校因流感疾病而停課,最終緊急發布《流行注意報》向民眾強調流感問題,而這也是1999年設立《流行注意報》以來最早發布的一年。

  2. 2024年4月1日 · 流感可分為ABCD型其中以AB型最為常見主要的症狀有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疲倦嘔吐以及腹瀉等。 細談A、B型兩者之間的差異,A型流感病毒較強,且人畜共通,加上容易變異,所以較容易引發大流行以及重症;B型流感則只會感染人類,相對A型流感肌肉痠痛與腸胃不適的症狀更為明顯。 流感預報站的統計指出,因流感就診的患者近期在2024年1月迎來高峰,1月前3週類流感總就診人次皆超過12萬人次,其中單週門診最高人次有11萬696人,急診則為2萬417人,而2023年共有1,058個流感引發重症的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則顯示,每年全球約有10億個季節性流感病例,其中有300~500萬個重症病例,每年更導致29萬~65萬人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

  3. 2023年2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2 月 1 日. 400. 0. 疫情持續3年的時間,應對方式從清零轉為共存,即便政府逐步放寬限制,戴口罩還是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訊,確診者在康復的60天內仍有30~60%的患者持續出現長新冠的病症,常見的症狀有疲倦(53.1%)、氣喘(22.9~43.4%)、關節痛(27.3%)、胸痛(21.7%)、咳嗽(15.4%)以及嗅味覺異常(13.1%)等。 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調查數據則指出,超過40%的美國成年人曾感染過新冠肺炎,而有近1/5(19%)的患者有長新冠症狀。

  4. 2020年4月1日 · 再者根據大陸衛生部門所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知個案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之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以及以乾咳為主的呼吸道症狀有些人亦出現呼吸困難更重症者甚至會形成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 另依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資訊,患者大多數能康復,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管制署亦表示,對於新冠肺炎的預防措施,與預防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式相同,包括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並遵守口罩配戴3時機:「看病、陪病及探病時、有呼吸道症狀時、有慢性病者外出時」,並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免接觸到病人。 新冠肺炎保險理賠.

  5. 2021年8月1日 · 1822. 臺灣民眾對鼻咽癌應該並不陌生,韓國演員金宇彬、馬來西亞羽壇球王李宗偉都是知名癌友,先總統李登輝的獨子李憲文與《嫁妝一牛車》鄉土作家王禎和皆因此相繼逝世。 鼻咽癌的成因大致與下列有關:基因遺傳、EB病毒的寄生、醃漬食物(如:泡菜)及吸入甲醛(新的木製衣櫥常有刺激性甲酪氣體),其中民眾最能自行控制的因子是減少食用醃漬食物,尤其年紀愈小,罹患機率愈高,像是剛斷奶的小孩開始食用副食品時,若吃進醃漬食品(裡頭有大量亞硝酸鹽),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則會增加7倍。 基因遺傳是如今最被醫界確定的鼻咽癌因素,根據臺大醫院的研究報告,民眾一等親內有鼻咽癌患者,其罹患鼻咽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19.2倍,而臺灣正是鼻咽癌的高發地區。

  6. 2020年12月1日 · 1171. 罕見疾病,相信對許多人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我們時常聽到如玻璃娃娃、白化症、泡泡龍等罕見疾病,但對罕見疾病其實不甚理解。 2014年在全球蔚為風潮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就是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發起的募款活動,也因此讓大眾更瞭解此罕見疾病,並引發關注。 罕見疾病盛行率不高,也因患病人數少的狀況下,診斷、治療到研發藥物的過程都大不易,治療方式有其限制且不易治癒。 以全球來看,罕見疾病其實並不罕見, 據《歐洲人類遺傳學期刊》於2019年9月發表的論文中顯示,全球估計約有3億的罕病人,此數字相當於國家人數排名第3的美國人口,罕病人數不容小覷。

  7. 2021年12月1日 · 從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的資訊可以得知,肺部疾病的危險因子分為5大類,分別是:1.吸菸族群(包含二手菸)、2.遺傳(據調查指出,直系親屬裡面,有2位以上罹患肺部疾病者,得到相關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多5到7倍)、3.職業(如家庭主婦、從事石棉業者)、4.空氣汙染(PM2.5為一級致癌物)、5.有相關史的人(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肺結核等)。 林書慧提到,在這5大危險因子之中,有2個部分是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一為在家中開火煮飯時,多少會接觸到油煙,長久下來暴露於肺部疾病風險,而雖然現在許多年輕人屬於外食族群,但仍有許多長輩習慣在家中煮飯,往往健康狀況亮起紅燈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裡一直存在著罹患疾病的風險。 另一個部分則是空氣,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為陽光、空氣和水,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