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8日 · 放屁未必一定患有大腸癌但是放屁次數太多有機會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屬香港常見癌症,50歲以上人士患大腸癌機會較高。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的常見病徵包括: 大便帶血﹙呈鮮紅或深紅﹚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 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 剛大便後還有便急的感覺,但不能排出大便. 腹部不適﹙經常有胃氣痛、飽脹或胃抽筋的感覺﹚. 體重無故下降. 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多吃全穀類、豆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有證據顯示,飲食中含豐富蔬菜和水果可減少許多癌症。 例如: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和口腔癌。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 進食紅肉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和乳癌的機會。 進食經加工肉類,患大腸癌的機會更高。 避免煙酒.

  2. 2022年6月10日 · 在網上看到一位西醫說︰「各人每日平均放屁5至15次。」有那麼多嗎? 「屁」從何而來?我們體內腸中存在很多細菌,他們把食物殘渣分解、發酵,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就是屁。

  3. 2023年6月9日 · 不少人都會把剩下的飯菜放入雪櫃保存,但存放及處理不當,恐令腸胃出事。台灣一名媽媽因經常塞滿雪櫃,令她頻繁肚屙,一年至少求醫5、6次。對此,醫生警告勿把雪櫃當成「保險箱」,同時提出5個常見的錯誤使用方式

  4. 2019年7月12日 · 有醫生指出如廁後如有清晰可見的鮮血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是痔瘡或肛裂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其他狀況透過觀察出血次數及出血量便能夠略知端倪。 台北醫院外科醫師周則中指出, 大便有血的成因很多,但最常見有以下四種︰. 分辨四種出血情況. 痔瘡: 血的顏色愈鮮色,傷口大多離肛門口,如果大便太硬或是痔瘡太大,不小心破了就會鮮血長流。 假如大便伴隨血塊,或血的顏色較深,出血的位置就離肛門愈遠,就可能非痔瘡引起。 肛裂: 除了鮮血之外,還會伴隨疼痛,因為外力以致肛門口的粘膜裂開。 大腸瘜肉: 臨床上觀察到的情形最多是持續的少量出血。 經年的少量出血,令人習以為常,以為自己只是有痔瘡。 但如果觀察到持續的少量出血,就可能是腸道出現毛病,這時的出血就可能是血塊或顏色較深的。

  5. 2019年5月3日 · 入戲院欣賞電影有好多規則應該遵守,「保持安靜咪踢櫈人人皆知不過有網民建議加多一項勿亂放屁」。 事緣有網民入場睇戲時難忍旁邊大叔不停放屁被困於惡臭監獄2小時散場時不禁當眾對對方破口大罵

  6. 男士健康,似乎經常圍繞着紅肉這個議題。為防止各款癌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學院一直都有清晰的紅肉進食量建議:每星期限制紅肉進食量不多於3份共12至18安士,即每星期約350至500克紅肉總

  7. 2020年1月13日 · 便秘是常見問題,但料不到竟會因此造成生命危險。內地一名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老翁上廁所時,因用力排便引致猝死,倒斃在馬桶旁邊。有當地醫生指認為,便秘和憋尿用力時會間接減慢心跳,有機會出現血壓劇降,導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