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8日 · 美國對中國進口貨幣徵收新一輪關稅,中國也不甘示弱,在岸及離岸人民幣步步走低,並向7.2算進發。表面上,中美貿易戰對股票市場的直接影響並不大,原因是中國上市股票,有高達九成的收入都來自中國本土,然而貿易戰對市場氣氛的打擊卻是無可否認的。

    • 科技業將繼續成為市場領導者
    • 固定收益領域的墮落天使可能帶來機會
    • 開始考慮表現滯後的資產
    • 維持部分防守性部署
    • 對投資組合作出主動部署

    在疫情爆發前,科技業主導的市場表現強勁。科技業在危機期間繼續造好,而即使經濟回復增長,它仍可能是市場領導者(儘管我們建議建立策略性投資比重),原因如下︰ 1. 科技可能在疫情後處於長期上升趨勢,因為全球消費者將繼續使用更多的居家和在家工作技術,包括軟件和硬件。 2. 我們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將持續低息和緩慢增長,因此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尋找過往在低貼現率下表現良好並具有增長潛力的行業(如科技) 3. 不少科技巨擘的財力穩健,有助公司度過經濟低迷或長期緩慢增長的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企穩,部分高收益市場或會帶來吸引的回報機會。大量BBB級投資級別債務(超過9,000億美元) 可能因經濟環境的緣故,被降級為高收益債務。這些「墮落天使」顯然有機會透過改善其信貸狀況,再次成為投資級別資產。此外,聯儲局在其企業債券購買計劃中納入墮落天使,有助於支持這個資產類別。

    週期性行業(部分能源、金融、旅遊和休閒)在此次危機中一直受挫,但許多公司將能夠抵受考驗,最終蓬勃發展,而週期性行業目前提供了一些最吸引的風險回報機會。例子包括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金融和私人股本公司,以及部分航空公司。 市場一般具有前瞻性,當投資者認為市場的最壞時期已經過去,回報就會上升。例如,儘管油價在4月中暴跌,但能源是4月份表現最佳的行業(見上頁圖表)。這表明,如果愈來愈多投資者對經濟重啟抱持樂觀態度,疫情危機至今表現最差的週期性行業將會大幅轉勢。

    我們認為,投資者的組合應保留基本消費和健康護理的配置。雖然這些行業一向被視為防守性行業,但我們認為,它們將於疫情後提供長期增長機會。隨著我們逐漸恢復日常活動,消費品和健康護理不可或缺,包括基本食品和必需品、抗菌用品和口罩,以及治療方法和疫苗。

    金融市場在危機期間較適合採取積極的策略,這次疫情也不例外。市場目前由特定行業的表現所帶動,而並非由被動投資者近年依賴的大市回報(貝塔)所推動。 此外,被動和指數投資(在某些環境下有用)現在可能使投資者面臨虧損甚至違約情況。在新型冠狀病毒危機過後,市場將出現優勝劣敗,而我們認為,目前有必要對投資組合採取主動的配置。 > 下載

  2. 事實上最近的市場表現反映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或會由2023年一直延續至2024年因此關鍵問題是到底市場這種解讀是否正確 中國經濟低迷的原因是否真的在於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因而導致經濟增長持續大幅放緩

  3. 2019年10月23日 · 漫長的第三季總算過去,期內港股表現一直疲弱,原因 眾所周知,一來中美貿易戰曠日持久,商業氣氛趨向謹慎;二來本港的示威活動已經持續多月,令訪港旅客人數大減之餘,零售業普遍也遭到重創 ...

  4. 2019年8月19日 · 唯獨是消費市道較差,原因不難理解,面對時局,大家也沒有心情出外消費吃飯。 但無論局勢如何,本港消費模式本身正面對著兩大結構性問題:一來是愈來愈多香港人喜歡到海外旅遊消費,在本地花費的本錢自然會減少;二來網購日益盛行,街鋪不再是港人(尤其新一代)的唯一購物途徑。

  5. 中美兩國願意重返貿易的談判桌,當然是股市反彈的一個重要催化劑,而在市場反彈的背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原因──企業盈利保持平穩。 儘管擾擾攘攘,實情是貿易戰對中國企業收入之影響,其實較市場想像中輕微。 由於市場預期企業的收入將受到嚴重打擊,截至去年年底,中港股市的估值已跌至多年的低位。 然而數據卻顯示,到目前為止,企業盈利仍然一直未見大跌。 此外,中國政府陸續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對企業也是的消息。 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RRR),並推出多項扶助民企的措施,有助紓緩企業的信貸壓力;另一方面,中國也推出了減稅等財政政策,有助減輕經營成本、刺激消費,有利企業盈利。

  6. 2019年11月12日 · 選擇您的地區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