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作為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理應對西路軍全軍覆滅負最大的領導責任,但為了打擊對手,毛澤東把責任全部推到張國燾頭上。 1936年10月,以中共紅四方面軍為主力的2.18萬人西渡黃河,後被命名為「西路軍」。 在150多天時間裏,這支軍隊在河西走廊血戰到全軍覆沒。 西路軍全軍覆滅,到底誰應該對此負最大責任? 毛澤東說都是張國燾的錯. 1937年12月,中共領導人 毛澤東 在延安接見西路軍所剩部分領導人時說:「紅西路軍的失敗,主要是 張國燾 機會主義錯誤的結果。 他不執行中央的正確路線,他懼怕國民黨反動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國主義,不經過中央,將隊伍偷偷地調過黃河,企圖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塊地盤稱王稱霸,好向中央鬧獨立。 這種錯誤的路線,是註定要失敗的。

  2. 2019年5月6日 · 【釋義】表現思念、懷舊之意。 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身無長物】 【來源】《世說新語·德行》: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釋義】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 形容貧窮。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道旁苦李】 【來源】《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 東張西望何伯1
    • 東張西望何伯2
    • 東張西望何伯3
    • 東張西望何伯4
    • 東張西望何伯5
  3. 2016年8月29日 · 一、中蘇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蘇邊界的劃分始於17世紀。 沙皇 俄國於16世紀中葉向東擴張,至17世紀下半葉開始與中國發生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1727年又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規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中俄西段邊界當時無條約規定,中國的西部疆界大約在巴爾喀什湖北岸。 這樣,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中俄兩國在基本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初步確定了兩國邊界的走向。 鴉片戰爭 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 沙皇俄國迫使中國簽訂了一系列涉及邊界問題的不平等條約。

  4. 2021年3月25日 ·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簽署了免予起訴書。 1956年6月21日,第一批被免予起訴釋放回國的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內羈押的日本戰犯共計295名; 1956年7月15日,第二批被免予起訴釋放歸國的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內羈押的日本戰犯共計296名; 1956年8月21日,第三批被免予起訴釋放回國的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內羈押的日本戰犯共計306名。 毛澤東強姦中國民意放棄對日索賠. 為什麼現代中國人那麼恨日本鬼子,是因為侵略中國的日本鬼子造成了中國人的巨大傷害,從有形的物質傷害,到無形的心理傷害,讓有良知的中國人銘刻於心。 後來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負責人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早在1938年初於漢口寫的文章《此仇必報》中,說得明明白白: 「什麼仇都可解,惟有日本與我們這筆血賬永不能忘記。

  5. 2024年5月4日 · 1933年10月,國民黨發動了針對中共的第五次圍剿,並採取了德國人的「鐵桶」封鎖策略。 長達一年的圍剿,使中共缺少糧食、鹽、彈藥等,中共被迫突圍逃跑,這就是後來中共宣揚的所謂北上抗日的「長征」。 在逃亡過程中,由 毛澤東 率領的中央主力紅軍和由 張國燾 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在逃亡路線上產生了分歧。 毛提出向甘肅北部和寧夏進軍的計劃,目的是可以得到 蘇聯 的幫助;張則提出了南下四川和西進 新疆 的計劃,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雙方意見無法統一,最終,毛選擇北上,張國燾率部南下,後因受國民黨阻截,只好北上。 張先於自己的部隊到達延安。

  6. 2024年3月13日 · 3月11日,烏克蘭空軍司令在TG上報告,烏克蘭空軍成功定點清除了隱藏在「Mechanic Pogodin」號油輪的俄羅斯第聶集團軍指揮部。 從現場視頻來看,推測烏克蘭空軍使用了航空武器、打擊的準確性以及強大爆炸造成的大規模破壞,可以判斷此次襲擊是由 ...

  7. 2023年11月29日 · 在物價高企的今天,找一份保障性高且高薪的工作,是很多人的心願。 谷歌美洲區首席行銷長麗莎·格維爾(Lisa Gevelber)透露,有一領域的工作需求量大「令人難以置信」,不需要學士學位也能找到年薪六位數的工作。 格維爾甚至分享了如何能成功得到這類工作的小秘密。 當今增長最快的工作之一是打擊網絡犯罪。 隨着越來越多的公司轉向線上工作,網絡攻擊不斷增加,且在急劇增加。 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收到的網絡犯罪報告增加了300%。 網絡攻擊威脅的增加自然加大了全球對網絡安全專家的需求。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未來10年網絡安全分析師的工作數量將增加32%,遠高於整體職業的平均水平。 谷歌高管:網絡安全工作全球緊缺且招聘門檻不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