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7日 · 邨內的麥當勞亦是本港最後一間保留九十年代裝潢、舊式座椅及啡色地磚的分店,店內更放置了麥當勞叔叔大型塑像。 即使不是在石 ... 文化

  2. 2023年3月29日 · 本年初,法國政府宣布擁有20個以上座位的餐廳,必須為顧客提供可重用及可清洗容器,以替代一次性包裝。. 當地連鎖速食龍頭McDonald’s亦緊跟政策,向永續環保方向邁一步,與法國設計團隊 Eliumstudio 合作,研發並推出環保餐具。. 薯條、麥樂雞、可樂 ...

  3. 2018年7月16日 · 藝術家馬玉江也試過因失眠而流連街上,卻在麥當勞中找到熟悉感和安全感的日子。有整整一年時間,他每晚都會去麥當勞觀察他們的身影,並把其消費的收據收集起來,加以整理,如是構成了兩年之後,名為《夜未央》的展覽。

  4. 2023年3月30日 · 正當市民關注位於石圍角麥當勞、全港僅存最後一座麥當勞叔叔塑像去向為何,邨內經營四十載的小商户接獲迫遷噩耗。 上月下旬開始,石芳樓的九名店東陸續被業主通知不獲續租,並需於一個月內交吉遷出。

    • Andrew和兩餸飯如何結緣?
    • 可從櫥窗揀餸是優勢
    • 關注組像社會縮影
    • 兩餸飯的背後意義

    坊間的兩餸飯店近年愈開愈多,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經濟轉差,有些人則說是疫情改變了人們「搵食」模式,由以往喜歡三不五時外出吃飯,變得更「黐家」,習慣安坐家中買外賣。 「我又不見得是香港人窮咗,才多了人食兩餸飯,反而是人們都認識到兩餸飯有幾抵食。」香港兩餸飯關注組版主Andrew分析得頭頭是道。他在預科年代初嚐兩餸飯滋味,當時在工廠當暑期工,發現工廈食堂全都在賣兩餸飯。 他憶述,小時候父母都忙於工作,不少時候都是他獨個外出吃飯,渴望尋覓家的味道,「兩餸飯通常都是蒸肉餅、蒸水蛋等家常便飯,我覺得好有家的味道,好喜歡吃這些住家feel的東西。」喜歡下廚的他,最愛吃麻婆豆腐等兩餸飯店常見菜式,「因為自己喺屋企好難煮嘛。」

    今天的Andrew,已是四口家庭的一家之主,正職為社工;身份、生活的改變,不減他對兩餸飯的熱愛程度,每每在街上看到兩餸飯店都有試食的衝動,就連跟家人staycation,都不忘買兩餸飯回酒店食,而且,他漸漸發現身邊也愈來愈多同好,「以前兩餸飯一般都被認為是基層食物,但你不會想到,現在連OL都會幫襯。」 他認為,兩餸飯之所以成為城中潮物,不用左思右想,一字記之曰——抵!「一個飯盒,廿五元有兩個餸,我去超級市場買包裝免治豬肉都要三十多元,而且,我有沒有這麼多時間去煮?才煮得兩個餸又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所以,買兩餸飯,從任何角度來看,真的很經濟。」 除了經濟實惠,Andrew覺得,兩餸飯店最能吸引食客的,是其櫥窗設計,讓大眾能在店外一窺各式食物的形態,食客能憑賣相下決定,「冰室、茶餐廳,六十元一個...

    去年boxing day,他在Facebook開設「香港兩餸飯關注組」,當時網上世界正湧現大量關注組,由沙嗲牛、燒賣到雲吞麵也榜上有名:「去年疫情的時候,大家也是屈在屋企,人人都講飲講食,不如試試自己也開一個關注組吧。」 他說,管理一個數萬會員的羣組,需要花費工餘時間處理羣組事務,例如審批組員、處理檢舉等等,當中亦遇過不少趣事:「有人會將燒味雙拼飯廿元的放上來,自己煮兩個餸post上嚟也有。有人把KFC下午茶的雞翼、薯蓉和葡撻,連飯放上來,還說有三個餸。」另外,曾有羣組成員誤會Andrew是某間大型連鎖兩餸飯店的「打手」或東主,他即斬釘截鐵否認:「我只是食客,做食客已經很滿足。」 隨着網民對兩餸飯討論日增,帶挈羣組人數由開辦初期的數千人,急升至現時三萬五千人。關注組內成員增加,他發現那裏就像...

    除了分享飲食資訊外,他更希望羣組能成為一個平台,讓不同立場的人能互相接觸、以事論事,「現實地,大家都在同一個空間裏生活,大家都要吃飯,不可以完全不溝通。這個羣組對我來說都是有得着的,讓我重新接觸過去兩年沒談論的東西、沒有接觸過的人,好像返回到一個現實的世界一樣。」 人們討論兩餸飯,都是集中在食物質素和價錢,Andrew卻更高深,領略到兩餸飯背後的意義:「兩餸飯代表什麼?就是大家都可以有自由的選擇。我可以在十幾餸裏揀一個去食,亦可以選擇唔食。」 Andrew指,他已將此標榜為「兩餸飯精神」,希望將此道理宣揚給羣組裏不同立揚的人,「無論你接受不接受也好,我都希望將這個看法告訴你們。無論是食飯,抑或是做人,這個道理一樣奏效。」

  5. 2022年4月29日 · 麥當勞減塑,栽了一個大斛斗。. 全球塑膠污染,已鬧上聯合國關注的層次;當即棄塑膠成為過街老鼠,快餐龍頭麥當勞作為短命膠大戶,走塑壓力自不待言。. 我自二 二 年初移居台灣,發現麥當勞使用的沙律杯、凍飲杯,表面上與塑膠容器無異,翻轉 ...

  6. 2021年9月17日 · 我跟不少「八十後」的成長步伐一樣,踩過最多次的要數「速食文化」,當中無人不知的必定是美式連鎖店「麥當勞」。 小時候要踩入麥當勞的途徑很多,但不一定容易,默書、考試攞高分是其中一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