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山竹後的簡短調查. (香港,2018年11月6日) -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迄今超過1個月,街道上還殘留山竹帶來的瘡痍景致,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山竹襲港後即時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就「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 ...

  2. www.hkjcdpri.org.hk › zh › e-learning網上學習 | HKJCDPRI

    為促進與持份者在最新災難議題的意見分享、交流和討論,教研中心提供了博客這個平台。. 教研中心會編寫新的文章,並邀請客席專家撰寫與他們專業相關的文章。. 我們也會定期發佈有關季節性或熱門的話題。. 博客文章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 ...

    • Frankie Mirror1
    • Frankie Mirror2
    • Frankie Mirror3
    • Frankie Mirror4
  3. 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 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 ...

  4. 德國研究所 Fraunhofer FKIE 研發一部無人機原型,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自動追蹤人類的求救聲,引領救援人員更快速地搜尋生還者。 德國開發的一部無人機,能夠以AI辨認人類求救聲。 (Fraunhofer FKIE網頁圖片) 進入災區更加快捷. Fraunhofer FKIE工程師Macarena Vearela向《華盛頓郵報》 指出 ,無人機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抵達災難現場,並確認遇難者被困位置;跟救援人員或訓練有素的搜救犬相比,無人機能快速於更大範圍內搜索,能到達人類或狗隻無法進入的災場。 現應用於救援工作的無人機,一般具備熱成像功能,如通過偵測人類體溫,來搜救生還者;較大型的無人機,則向偏遠地區居民運送醫療用品等物資。

  5. HKJCDPRI Announcement.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項目完結通知. 我們在此告知閣下/貴機構,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教研中心)項目於2022年10月31日完結。. 我們在此謹向閣下/貴機構對教研中心的支持表示衷心感激!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 ...

  6. 最新動態. 25 August, 2020 Tuesday. 立即收看「殘疾人士抗疫指南」與殘疾人士齊心抗疫!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於2020年初在香港爆發,出外戴口罩、經常洗手、用1:99 比例稀釋的潔白水清潔家居等抗疫措施早已成為市民的「新常態」。 可是,對於殘疾人士來說,進行這些「新常態」都特別吃力,再加上不少社福機構在疫情期間只能維持有限度的服務,他們的抗疫之路更加需要公眾的關注和照顧!

  7. 2021年1月20日 · 心理學的「個人韌性」(ego resilience)概念指出如果我們擁有以下的特質,我們的個人韌性會比較高,當我們遇到困難或逆境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振作起來,亦能夠更快重建正常的生活。 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常態,我們的「個人韌性」有多少呢? 你可參考以下五項特質,看看自己具備了多少項? 性格外向的(extrovert) 隨和的(agreeable) 勤奮和負責任的(conscientious) 情緒穩定的(Emotionally Stable) 態度開放的(Openness) 經歷整整一年的抗疫,相信大家都期待著疫情過去,希望能早日回復從前的生活模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