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巨型黃色橡皮鴨訪港十周年,《橡皮鴨二重暢》企劃即日起舉行。 「巨型孖鴨」將於6月10日起停駐在維港海面,毗鄰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 此外,18款不同造型的橡皮鴨糅合香港地標鐘樓、地道美食西多士、文化大戲棚等,即日起散佈於18個港鐵站,包括香港、中環、金鐘、銅鑼灣、鰂魚涌、天后、紅磡、尖沙嘴、尖東、旺角、深水埗、九龍塘、樂富、彩虹、東涌、青衣、大圍及大埔墟,鴨迷可以到不同車站大堂月台「尋鴨蹤」打卡影相。

  2. 2022年4月6日 · 八聲杜鵑 ——小型杜鵑,屬過境遷徙鳥及夏候鳥。 頭部灰色,虹膜紅色,嘴黑色,腳黃色,背及翼灰褐色,下胸至尾下覆羽橙褐色。 八聲杜鵑的鳴唱聲為八音節,前三聲長而慢,後五聲則短而急。 灰色型雌鳥與雄鳥同型,赤色型雌鳥主要為紅褐色,全身具深色橫紋,會托卵寄生於長尾縫葉鶯等鳥巢。 【知多啲: 八聲杜鵑 】 2. 噪鵑 ——大型杜鵑,為常見留鳥。 雄鳥全身黑色,帶藍色光澤。 虹膜紅色,嘴淺綠色,腳灰藍色。 鳴唱聲為響亮重複的「餓痾——」聲,其速度及音調會逐漸提高。 雌鳥全身褐色,具淺色斑點和橫紋,會托卵寄生於黑領椋鳥、黑臉噪鶥及紅嘴藍鵲等鳥巢。 【睇片: 噪鵑 】 3. 大鷹鵑 ——大型杜鵑,屬春候鳥及夏候鳥。 虹膜橙黃色,眼圈及腳黃色,嘴灰黑色。 頭灰色,背深灰褐色。

  3. 2023年5月7日 · 香港可見鵯屬雀鳥. ‧紅耳鵯: 有高聳的黑色冠羽,臉上有紅白色斑,容易辨認,未成年鳥臉上沒有紅斑。 紅耳鵯為廣泛分佈、香港常見的留鳥。 ‧栗背短腳鵯: 黑色頭頂,頭部略具冠羽;上體呈褐色,喉部和下體純白。 廣泛分佈於香港的樹林。 ‧綠翅短腳鵯: 有蓬鬆的短冠羽,頭部褐色,上體橄欖色,下體淡褐色。 綠翅短腳鵯是較為少見的留鳥,過往紀錄地點有大埔滘、梧桐寨等。 ‧白頭鵯(又稱白頭翁): 頭部黑色,頭後白色且耳羽有白色斑,全身大致呈橄欖綠。 白頭鵯為常見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 ( B仔自然教室facebook /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 紅耳鵯(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綠翅短腳鵯(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白頭鵯捕食畫面(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4. 2021年3月28日 · 暗綠繡眼鳥(又名相思)身上呈鮮綠色,喉和尾下呈黃色,具明顯白色眼圈,叫聲是輕柔而有點顫抖的「吱」聲。 【音檔: 暗綠繡眼鳥叫聲 】 3. 紅耳鵯有黑色冠羽及紅色頰斑,叫聲是輕快的「bulbi-bulbit」。 【音檔: 紅耳鵯叫聲 】 4. 白頭鵯頭頂後部為白色,背部為橄欖綠色,「bulbi-bulbit」叫聲較紅耳鵯沙啞。 【音檔: 白頭鵯叫聲 】 5. 八哥全身黑色,頭頂前方有黑色冠羽,嘴和腳黃色,尾末端白色,飛行時可看到明顯的白色翼斑。 八哥叫聲多變響亮,成群鳴唱時十分嘈吵。 【音檔: 八哥叫聲 】 6. 蒼背山雀頭部呈黑色,面頰有明顯的白斑,身上有一道黑紋由喉部伸延至腹部中央,叫聲是輕快的「吱-即-即」(zi-chik-chik)聲,及顫抖的「磁」(tzzz-)聲。

  5. 2021年4月27日 · 澤鷸的主要特徵為又長又尖的針狀嘴,通常在春秋遷徙期和冬天出沒,棲息地以泥灘和淺水區為主,常常跟其他鷸類聚在一起。 林鷸 (Wood sandpiper):身軀跟一般鷸類一樣呈褐色、灰色和白色,但林鷸有非常明顯的白色眉紋伸延至眼後,身上亦有濃密白色斑點。 黑水雞 (Common moorhen):身軀呈黑色,脇部有白紋,喜愛在近岸處尋找食物,或藏身於岸邊水生植物叢中。 牛背鷺 (Eastern cattle egret):外形跟其他白鷺相似,但牛背鷺於繁殖季節,頭、頸和背部的羽毛均會轉換成鮮明的橙色。 牛背鷺生活習性有趣,喜歡跟牛隻在一起,站在牛隻背上。 在春秋的候鳥遷徙期,或可見到大群的牛背鷺在濕地公園的淡水沼澤岸邊歇息。

  6. 2020年12月5日 · 洋紫荊近日盛開,於港九多處都可覓得香港市花芳蹤。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網站介紹,洋紫荊是本土植物,為蘇木科羊蹄甲屬,常綠喬木,樹高8至10米,花瓣呈紫紅色,頂端花瓣有深紫色條紋。 洋紫荊在九龍仔公園、鰂魚涌公園及大埔海濱公園等地方均可觀賞。 葉片相似 憑花瓣顏色分辨. 洋紫荊、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的花外表相似,不少人都會認錯,三個品種如何分辨? 根據發展局在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網站的資料,三種樹木的葉片形狀十分相似,單看葉形難以分辨,可透過花瓣顔色及花期分辨。 洋紫荊: 花期在11月至翌年3月,花瓣呈紫紅色。 紅花羊蹄甲: 花期在10至12月,花瓣呈粉紅色至淡粉紅色。 宮粉羊蹄甲: 花期在3月,花瓣呈粉紅色至淡紫色,其中一片花瓣有紫紅及黃色條紋。 (康文署/發展局) 網上賞花系列:

  7. 2024年4月22日 · 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表示,環評報告額外選取4種雀鳥作為審視生態補償要求,仍遠不足以涵蓋其他習性及對生境有不同要求的物種,例如潛水鴨,包括全球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全球易危的紅頭潛鴨、本地關注的鳳頭潛鴨,以及各類猛禽等。 她又指政府用作推算功能價值的雀鳥數據,並非全部來自基線調查,能否反映最新情况成疑。 觀鳥會:政府用冬季數據 應涵繁殖期夏季. 對於新增4種指標物種,黃雪媚指當中的小白鷺及池鷺,政府所參考的是冬季數據,但新田一帶是該兩種雀鳥的繁殖地點,若要做推算應包括屬繁殖季節的夏季數字。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形容,政府提供的補充資料新意不多,有如將環評報告內的緩解措施「搬字過紙」至生態管理計劃。 他又指管理計劃並無進一步交代財務安排,擔心擬建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最終會否落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