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海外升學中心 相關

    廣告
  2. 了解英國大學學位、英國聯招(UCAS)申請辦法、大學銜接課程科目選擇、收生要求及學費等升學資訊. 香港學生可透過本中心報讀超過 125 所英國大學的大學及銜接課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8日 · 香港電影未死!. ──簡論香港電影專才的跨國滲透與文化互動. 搜尋. Google. 在經年的香港電影流變裏,八、九十年代所云的「港產片」早已消聲匿跡。. 隨著2003年因中國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而來的「合拍片」討論,幾乎主導了香港 ...

  2. 2017年6月22日 · 這本名為成績最差組別學生一年大進步應屆考取慶應大學」(大意的著作就是日本電影奇蹟補習社的故事版本相比起近年港台那些把真實故事搬上銀幕的校園 青春電影主打的愛情線這部電影講校園生活的基本——考試升學

  3. 2016年4月5日 · 有趣的是Angel 及凱婷口中的迷惘兩人不約而同提及對升學及工作的不知所措卻又沒有迴避思考),於華仔身上卻得到超乎真實年紀的成熟體現。 「我不喜歡香港」,卻肯定自己來到香港生活的意義,而且也沒有把受歧視的怨氣完全置於港人身上,甚至更有「世界視野」,指出即使去到外國,因為自己英文能力欠佳,同樣逃不過被歧視的命運。 好了,那麼究竟除了生活的歷煉,令華仔得到更大磨練因而成長外,還有甚麼其他因素呢? 至此,我終於可以說出全片令人至為感動的一幕:華仔的少年好友在青海和他一起接受訪問,當導演追問華仔是家鄉中的萬人迷,為何仍在他身旁甘作綠葉角色? 華仔好友認真地說:因為華仔來自破碎家庭,所以想多給他一點愛──而鏡頭旁的華仔此刻已按捺不住要拿紙巾抹眼淚。

  4. 2015年6月24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電影教育從小開始. 搜尋. Google. 剛過去的周三及四,在嶺南大學及演藝學院舉行了「電影與教育研討會」,邀請了本地及海外的嘉賓,集思廣益的談談現况與未來。 受眾問題 最難解決. 我也參與電影課程的編排及教學,總覺得最難解決的問題,不在材料及設計,而在「受眾」﹕如何令學生有興趣、怎樣engage他們。 我同意教學像演奏的說法,即使樂譜類同,每次發揮及鋪排都不一樣,而且也跟聽的互動。 課堂上,看見同學投入會愈說愈興奮,他們炯炯的目光、主動發言便是最大的鼓舞;但更多時候,瞥見有人跑神或假寐,心總是涼了半截,暗忖是不是講課的內容出了什麼問題? 教書這些年,天天都是這種慰藉與失落、肯定與否定的互補。

  5. 2011年2月17日 · 地點: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1 香港名家講座 Face to Face 香港名家講座請得本屆電影節焦點影人韋家輝出席,分享他對電影、藝術和創意獨到的見解。各參加者均可獲贈韋家輝專題特刊一本。此項活動以粵語進行,費用全免,現於 ...

  6. 2017年6月22日 · 電影的故事由一九二八年講起,在日本瀨戶內海的小豆島上,剛剛畢業的大石老師來到一個偏遠的鄉村小學任教。 她穿洋裝踩單車的作風和島上的居民格格不入但性格開朗又關心學生的她很快和學生打成一片。 隨 着時間的推移她的學生有的升學有的早早就要出來工作而戰爭的爆發更是讓大家體味到生離死別的滋味。 大石老師也因其左翼思想,被迫離開教育界,直至戰後才回到學校,和幸存的學生們重聚。 導演木下惠介用流離的鏡頭捕捉島上的風光,反襯片中眾人被貧窮和戰爭壓抑的生命。 《二十四之瞳》當年大受歡迎,呈現戰爭受害者一面的故事,多少慰藉了日本觀眾。 木下惠介上過戰場,在戰時拍過讓軍方不快的《陸軍》,戰後也拍過直現日本軍人姦淫擄掠一面的《死鬥的傳說》,並不是那種一味擺出受害者姿態的電影人。

  7. 2015年6月24日 · 《頤和園》是難得一個以八九民運為背景的北京故事。 影片從女角余紅的觀點出發,她好不容易從家鄉來到北大念書(虛構為「北清大學」),與新相識的男同學打得火熱,但日子久了感情生活枝節叢生;另一邊廂,天安門廣場的民主運動也愈演愈烈。 《頤和園》(2006 年)不寫學生運動的中心,然所有人的生命都被事件改寫:六四事件迫使他們各散東西,有的輟學回鄉、有的流亡海外……當然有的更被殺害了、失蹤了。 導演婁燁1989 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故事實乃第六代導演的集體回憶。 《頤和園》因為題材敏感(除了政治話題,還有不少情慾場面),被禁映自不出奇。 報道說婁燁被封殺,5 年內不許拍片;不過封殺期間,他還是完成了同志片《春風沉醉的夜晚》。 延伸電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