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痔瘡藥 相關

    廣告
  2. 地點方便。旺角中環尖沙咀。提供24小時查詢及預約服務. 最常發生的痔瘡問題, 專科來確認是否其他原因。

    • 預防資訊

      多補充水份及纖維質

      如何預防

    • 聯絡我們

      電話: 2117 0926 Whatsapp: 6205 3968

      尖沙咀. 旺角. 中環

  3. 院址:深圳市羅湖口岸的羅湖1號大廈,春風路3033號,出羅湖口岸步行百米即到. 深圳人民醫院主任親診,快速解決內痔、外痔、混合痔問題;當天預約當天手術,無需住院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30日 · 便秘不是疾病只是一種徵狀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達榮表示長期便秘或導致胃口下降腹痛肛裂痔瘡甚至腸道阻塞等。 病人求診,醫生會先了解其病史及徵狀,並透過驗血、驗大便及大腸鏡等檢查,排除大腸癌及瘜肉的可能,找出便秘成因。

  2. 2024年3月25日 · 醫學滿東華社區藥房 點止賣藥咁簡單.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25日. Share. 健康檢測--社區藥房會提供基本健康檢測服務,如血壓測量和血糖檢測。. (SAWEK KAWIL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街上看到掛有Rx牌標誌便是社區藥房近年由各非牟利機構經營的社區藥房 ...

  3. 2021年3月22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22日. Share. 【明報專訊治療異位性皮炎是一場漫長抗爭病人最怕類固醇既擔心停藥會反彈」,又怕有耐藥性。.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龔家怡指,異位性皮炎治療可分為皮膚護理及減低發炎兩部分;有效護理皮膚,可減少異位性皮炎 ...

  4. 2020年2月24日 ·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PAST ARTICLES. 覆診疑問:長期病患取藥 可由家人代勞.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24日. Share. 鄭小慧(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醫管局進一步縮減非緊急服務,包括延後逾半專科門診、專職醫療門診及普通科門診覆診。 不少長者對應否如期覆診有所疑慮。 請來賽馬會流金匯高級經理、高級護士長鄭小慧,解答常見疑問。 Q:長者近日有覆診,應否如期應約? 鄭:須按個別情况衡量應否如期覆診。 某些病人應如期覆診,譬如:醫生之前因應病情而調校藥物,覆診時需要跟進病情,決定是否繼續療程。 至於長期病患者,若毋須更改處方藥物、藥物劑量不變,而且病情穩定,可由家人取藥或到社區藥房配藥。

    • ■7類口服藥副作用不同?
    • 問:糖尿藥會引起過低血糖,對長者危險?
    • 問:糖尿藥會愈食愈肥?
    • ■揀啱藥唔止控糖咁簡單?
    • ■長服單一藥物會失效?

    問:不同類型口服糖尿藥,降血糖的方法不同? 曾:現時口服糖尿藥約有7種類,降血糖方法不同,如有一些可提升身體對胰島素敏感度,有的會增加胰島素分泌,有的則會減慢身體吸收糖分的速度等。由於藥物降血糖方法不同,副作用不會完全一樣。

    曾:不是每一種均會導致血糖過低,常見會導致血糖過低的糖尿藥為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其作用是增加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出現血糖過低,很多時候是因為服藥及正餐時間未能配合。一般而言,醫生建議病人在飯前15至30分鐘服藥,令身體增加胰島素分泌,控制進食後的血糖水平。若糖尿病人服藥後未能及時吃飯,藥物已發揮作用,當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多,就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的情况。 低血糖對長者十分危險,輕則跌倒受傷,嚴重會失去知覺;若長者長時間獨留家中,血糖過低未能及時發現,或會有生命危險。有長者經歷低血糖後自行減藥,屬不理想的做法;不建議病人因擔心有低血糖風險而不服藥,如有需要應找醫生商討,避免使用有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

    曾:服糖尿藥後胰島素分泌增加,或令人有血糖低的感覺;當有手震、頭暈等低血糖徵狀時,不少病人會「唔理三七廿一」吃梳打餅,變相令他們「食多咗嘢」,導致體重增加。另外,部分糖尿藥會引起副作用如水腫、增磅,但非所有糖尿藥也會致肥,有些對體重沒有影響。如果在體重方面有考慮,可先與醫生商討,按個人體質,決定用藥。如病人本身有肥胖問題,可選擇同時控制體重的糖尿藥。

    問:選擇糖尿藥,除了控糖效果,還有什麼考慮? 楊:​不同糖尿藥有不同控糖效果,醫生需要根據病人身體狀况及藥物副作用等全面考量。以常用糖尿藥二甲雙胍(metformin)為例,若用在晚期腎病病人上有可能有乳酸中毒風險,不宜使用。另一類糖尿藥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會導致體重上升,肥胖病人未必適合使用。 另一方面,醫生會考慮糖尿藥帶來的好處,如口服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及非胰島素皮下注射藥物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除了控制血糖,亦可保護心臟、腎臟,減低主要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故有心臟病及腎病病人可以優先考慮使用這兩種藥物。

    問:糖尿病人要先用傳統藥物,未能控制血糖,才可轉藥? 楊:視乎情况而定。不少糖尿病用藥指引均以二甲雙胍(metformin)為一線藥物,因二甲雙胍已有超過60年歷史,安全及成效高。不過只服用單一藥物,約3至5年便會失效,醫生會考慮加上二線或三線藥物,幫助控制血糖。另外,如患者病發時血糖水平已十分高,因每款糖尿藥降血糖能力有限,使用單一類藥物未必可有效降低血糖至目標水平,醫生或會考慮同時使用2至3種藥物;待病人血糖水平有改善,再視乎情况決定有沒有減藥空間。

  5. 2021年6月21日 · 自行服用止痛藥有健康危機疼痛其實是身體出現疾病的警號所以首先要確定痛症源頭否則只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待病情惡化時有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過量服用止痛藥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坊間可以購買的止痛藥包括撲熱息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過量服用有可能引致胃炎胃潰瘍或對肝臟腎臟心臟血管出現不良影響等。 循序漸進服藥 減副作用. 另一個常見情况是很多人會覺得撲熱息痛無效,要求更強力止痛藥。 其實,紓緩痛楚有很多方法,包括物理治療和適當休息;而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環,當中更包括外用治痛膏和藥貼,以及口服止痛藥。 比較常用的止痛指引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止痛階梯(圖),階梯分為3個階段,透過循序漸進使用止痛藥,盡量減低副作用。

  6. 2020年5月19日 · 他打開箱和袋,就是一個流動小診所,除了基本的量血壓、篤手指量血糖工具、基本的止痛止嘔等,還有採樣本、吊鹽水工具等。 「現時大約跟20多個長者院舍服務,每周兩天上門診症,這都是和NGO合作。 因為這部分已逐漸穩定,我去年開始又發展在宅醫療! 港在宅醫療落後 赴日台考察. 「去了幾年長者院舍,我有一些反思,見到不少長者情况都很差,插了喉管,沒法和人溝通,一有事院舍會call我們上門。 我在想,自己將來老了也會病,有些情况也無可避免,DoctorNow Needs應怎樣走下去? 於是我去了日本和台灣,考察人家的在宅醫療,香港無理由這些方面落後於人。 」不要說在宅醫療,就算是視像看診等遠程醫療,香港似乎也是比其他地方落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