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abbr. 縮寫

    • 1. = data-storage equipment 【電腦】資料存儲裝置

    Powered by Dr.eye

  2. 2020年5月15日 · 5月15日,香港/中國。「是歷史思辨?還是偷渡辱華?」攸關大學升學機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14日舉行了歷史科測驗。然而在今年度的中國歷史申論考題中,試卷上卻出現了引發中國憤怒的敏感題目——「『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

  3. 英國 演員 休.羅利 (Hugh Laurie)是熱門美劇 《怪醫豪斯》 (House M.D.)的主角。 演到後幾季,常有美國人以稱讚的口吻對他說:「你把原本的英國腔磨掉了。 」他在受訪時表示:「其實應該是我『戴上了美國腔』(put it on),只是美國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口音『沒有腔調』。...

  4. 2016年1月19日 · 新加坡將自己定位為亞洲的全球化中心,是亞洲版的國際化基地,也因此,英語的使用也成為其國家戰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近年來,隨著韓國在亞太的崛起,有愈來愈多韓國家庭選擇將小孩送到新加坡接受英語教育,期許孩子們未來能成為在亞洲扎根的國際人才。 但到了新加坡後,這些韓國媽媽才發現——原來新加坡當地所通用的,是「另一種」叫做Singlish的語言。

  5. 2016年2月17日 · 但這句話,似乎也透露著馬來西亞人與新加坡人共享著「同樣一種說話方式」;兩者間若有似無地總得分出些區別,只有到了遙遠的異鄉時,兩種「口氣」的差異才顯得不再重要。. 隨著新加坡人持續將「 Singlish 」當作新加坡的獨特標誌,在馬來西亞 ...

    • ▌馬來西亞華語的認同建構
    • ▌2020年馬來西亞的「標準規範華語事件」
    • ▌「純潔語言」焦慮,各國有之
    •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語言與政治的關聯不只呈現在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上。在馬來西亞華人間,許多詞彙的使用也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政權」及其對自身認同的文化焦慮。如果粗淺地以世代差異來做區分,1980年代以前的馬來西亞華人大多使用繁體字和注音,以現今的中年世代而言,他們當時學習的拼音法是注音拼音,而非漢語拼音。 馬來西亞最早的華人私塾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檳城成立的五福書院,當時是使用方言教學。此外,來自不同省份的華人也紛紛成立會館,如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等,使用原居方言進行溝通是當時凝聚原鄉意識、溝通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繼中華民國成立、五四運動後,大馬的學校書院紛紛跟隨中國開始把教學語言由閩粵等方言,改為中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一直到1980年代,當地華文學校隨後也轉向簡體漢字與漢語拼音的學習。 在...

    如上所述,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讓其華語時常夾雜著著不同的方言、英文和馬來文等,這可以被視為具有當地特色、靈活性的語言,但反對者也將之視為不規範華語。 2020年底,一家補習中心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則關於「華文用詞規範」的貼文,希望學生們不要使用口語化的中文,並且也列出相關列表,將當地口語化的「不規範用詞」對照以中國為主的「規範用詞」,如將巴剎改為「市集」、有料改為「有學問」、大紅花改為「木槿花」等。此貼文最終引發了批評聲浪,迫使補習班刪掉該則貼文。 其中的爭議在於,有認同者覺得需要有一套規範的語言和標準,但反對者認為為何規範化得以「中國」為標準,反而會喪失其語言的靈活性和地方性。與台灣「母語運動」相似,馬來西亞歷年也有「多說福建話運動、粵語運動」,憂心其他強勢語言,將掩蓋自身語言的呼聲。反之,也有...

    在全球化推波助瀾下,各國面對來勢洶洶的「外來語」,都有呼聲認為應該維持本國語言的「純潔性」,許多國家甚至紛紛祭出法律來規範。像是2013法國哲學家米榭•賽荷就呼籲民眾抵抗英語入侵。2014年俄羅斯國家杜馬語言文化委員會就擬定草案,大眾媒體或民眾若有「不合理使用外來語」,就要吃上罰款。雖然最後通過的法案是「保存優美俄語」,禁用「髒話」,但也呈現了俄國民眾除了日常生活使用越來越多英文外,連口語使用的髒話,都很常以英文來表現。 2014年中國《人民日報》一篇社論抨擊了外來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引發外國媒體如《BBC》、《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討論。內容批評了「為什麼『諾基亞』『摩托羅拉』能譯成漢字,而iPhone和iPad就沒能翻譯過來?」「英語吸收漢語詞彙都改為字母拼寫,為什麼漢語中卻要夾雜大...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6. 2017年1月12日 · 2017/01/12 萬宗綸. 新式英語(Singlish)代表著草根的認同,當外來人口增加,壓縮到本地人的生存空間與條件時,在這場「本地」vs.「外來」的戰爭中,語言就成了互相攻擊的利器。 圖/美聯社. 前所未見,今年1月開始, 新加坡 保全公司「策安保安機構」(Certis...

  7. 2020年6月30日 · 1997年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命運分水嶺的重要一年。 圖為香港移交的隔年,彼時象徵著港英舊時代的香港啟德機場關閉;宣告新時代到來的赤鱲角機場啟用。 圖/美聯社. 文/郭耀斌(The Glocal 研究員) 在1992至1997年出任最後一位 香港 總督、香港人䁥稱「肥彭」的 彭定康 (Chris Patten),在2020年6月中加入了 英國 的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