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7日 · 【明報專訊】歸納不全、概括不周、表達不清、濫抄原文、冗長蕪雜……以上是考評局「考生表現」報告中常見的評語。 不少考生在回答有關內容大意的題目...

  2. 2021年5月11日 · 全篇第一層次以滕子京遭貶開始,第二層次提到的前人之述,包括了歷代被貶謫士人寫的流放詩文,第三層次直抒貶謫人心境,到了第四層次提出真正知識分子的性情和使命,也首尾呼應了第一層次,含蓄地讚揚了滕子京能以天下為己任。

  3. 2022年11月15日 · 立意及聯想. 【1】不聽人言者猶如蔽明塞聰,最終受害的只是自己. 接納諫言等於承認自己的想法或行事有誤,為了維護面子,不少人無法接受他人的批評,就如無心公不願接受鏡中的自己蓬頭垢面。 可是,他人的勸諫若非意氣之爭,而是真正希望自己改過遷善,便當納取其言,且要珍之重之。 楚懷王不聽屈原勸其不可輕信秦國, 終客死秦國: 秦昭王與楚國通婚,邀楚懷王相會,屈原認為「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指秦國並不可信,勸懷王不要赴約,惜懷王不聽。 結果懷王一入武關,便遭秦兵挾持,要求割地,懷王怒而不聽,逃亡不果,最終死在秦國。 項羽不聽范增之言,終自刎烏江: 項羽的謀士范增在鴻門宴上頻頻向項羽示意,勸他藉此良機剷除劉邦。

  4. 2021年5月4日 · 【1】因果關係.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燕、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5. 2015年5月26日 · 【明報專訊】本報上月底偵查發現,標榜「6星級豪華院舍」的大埔運頭街劍橋護老院,職員在露天平台上,將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女住客脫至裸或半裸後,將她們推入室內洗澡,其他護老院住客及院舍所在大樓與周圍大廈樓上居民可以看到。

  6. 中醫所用的青蒿(又名香蒿),傳統以來,都是菊科植物青蒿的草,直至1971年,一香一臭,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將青蒿定為是菊科植物黃花蒿(又名臭蒿)的地上部份,因是青蒿素的發現。

  7. 2016年10月28日 · 閱讀篇章:〈刀工〉徐國能(節錄). 【明報專訊】 (1) 常人切割,能夠整齊俐落就算及格,至於刀法則略通砍剁劃拍等常法即已無礙於色味,但要做為廚師,什麼材料用什麼的刀工,卻要花些時間琢磨,不過三五年也可出師,但真正要得到其中精髓,非用一生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