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關於《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最低稅負)的部分,2024年度個人最低稅負免稅額可望自670萬元調高至750萬元,這項調整對於海外所得較高的民眾較具減稅效果。 此外個人最低稅負的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要保人與受益人不相同者),也將自3,330萬元調高至3,740萬元。 同樣的,該調漲額度於2025年5月報稅時適用。 另外,綜合所得稅級距亦有所調漲,如表一。 遺產稅扣除額調漲. 2024年度之遺產稅及贈與稅率及級距表並無變化。 而遺產稅6大扣除額自2014年調整以來,CPI漲幅已經達12.17%,超過稅法規定的10%門檻,故各項遺產稅扣除額皆有調漲,調整前後之金額如表二。

  2. 2022年6月1日 ·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快速變化,財政部為了能跟上科技發展腳步,追求課稅效率化,準備透過完備稅法並掌握稅源,以遏止逃漏稅。 財政部已規劃擴充資料中心雲端平臺,建置大數據分析區,導入電子發票大數據分析等,利用跨域資料庫或大數據來進行課稅資料的蒐集。 財政部一直都有列管電腦選案,80年代開始建置電腦選案系統,千禧年後為精進系統曾委外資訊公司開發,2015年還特別建置了賦稅再造國稅系統。 財政部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來源,篩選逃漏稅風險較高的案件,資料來源包括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系統、扣免繳申報資料、資金匯出入資料、入出境資料、營業稅申報及進銷貨檔、海關進出口報單、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系統及財政部核定檔等。 臺灣現在已擁有高科技查稅系統網。

  3. 2019年4月1日 · 將資產配置於海外構成因素及來源眾多,因此並非匯回的海外資金皆屬於海外所得,非屬海外所得也就毋須課徵所得稅。 根據相關的財政部解釋函令,規定個人需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資金來源證明文件,並自行辨認匯回海外資金構成內容,然後向稅捐稽徵機關申報。 舉例:海外投資100萬元,數年後匯回本利和110萬元,僅須就孳息10萬元的部分計入海外所得額,並非以匯回海外資金全額110萬元課徵所得稅。 非海外所得: 投資本金、借貸款項、存款本金等。 海外所得: 營利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境外遺產繼承、贈與等。 2.區分課稅年度. 確認其資金來源屬海外所得後,接下來判斷其所得是否超過核課期間。 若其海外所得已申報課稅者,自然沒有被課稅的問題;如果過去沒有申報者,則進入下一個判斷階段。

  4. 2024年3月1日 ·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5. 2023年10月1日 · 關於這本書 素有「壽險奇葩」、「大馬鬼才」、「壽險怪傑」等稱號的業務高手陳金國,在其從業道路上,面對客戶拒絕不下1萬次。千錘百鍊的烈火考驗,讓其領悟到拒絕是成交必經的過程,經過100次拒絕,就要堅持101次說明。這份堅持的信念,終能讓客戶改孌拒絕的態度。

  6. 2018年5月1日 · 瞭解這些在稅法上有限額規定的會計項目,除了可以省下稅金外,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規劃,費用控制等亦有幫助。 以下介紹常見的限額項目: 旅費:國內差旅費、國外差旅費及停車費、通行費、汽油費、計程車資等. *限額: 1.國內差旅膳什費: 職員每日600元(以下幣值若無另行註記,以新臺幣計)、董事長、總經理、經理、廠長以上每日700元。 ※員工出差日支膳什費超過財政部核定免稅標準則:超過免稅日支膳什費部分列屬「薪資」,免扣繳,但須申報扣繳憑單。 2.國外旅費: 宿費及膳什費:依「中央政府各機關派赴國外各地區出差人員生活費日支數額表」,如出差上海,每日生活費可認列美金267元、紐約市美金308元。 3.例外: 公司訂有「宿費檢據核實報銷辦法者」,宿費檢據核實報銷、膳什費依日支標準5折計算。 捐贈.

  7. 2022年12月1日 · 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最新《2022臺灣金融生活調查》顯示,臺灣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2.88分,屬於中等。 從分布來看,仍約有近2成多民眾處於抵抗力低或極低的狀態(21.9%)。 整體來說,其中1.8%處於抵抗力極低,20.1%處於抵抗力低狀態,48%抵抗力狀態為中,30.1%抵抗力狀態為高。 那麼,針對目前臺灣民眾的金融風險抵抗力面貌,保險業在當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透過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傅清源的專業見解,一探保險業各界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來協助民眾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 主管機關、保險公司及保險業務員3方各能提供什麼協助,以提升民眾的金融風險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