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據航天科技集團專家介紹,該集團今年進行的6次同空間站對接的發射中有兩次貨運飛船發射,以及兩次載人飛船發射,以及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兩次發射。 目前在天河核心艙的三個宇航員將在3月返回地球,屆時他們將成為中國首批完成了6個月太空飛行的宇航員。 按計劃搭載3名宇航員的神州-14號飛船在5月發射,他們將替換在天宮太空站核心艙的宇航員,並且為新太空艙對接做凖備,全面建成中國的空間站。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5月30日 · 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以來中國共選拔了三批共39名太空人人選截至2024年5月11日當中的22人已有過至少一次執行載人太空飛行飛行任務的經歷。 目前第四批預備太空人選拔計劃已經開啟,預計將會選拔出執行太空站以及未來 載人登月計劃 任務的太空人人選。 太空人選拔 [ 編輯] 選拔來源 [ 編輯] 曙光一號:自 空軍 殲擊機 現役 機師 中選拔。 航天駕駛員:第一批次自空軍殲擊機、 強擊機 現役機師中選拔;第二批自空軍殲擊機、強擊機(男性)和 運輸機 (女性)現役機師選拔;第三批自空軍機師中選拔;第四批自 陸 、 海 、空三軍現役機師中選拔。

  3. 1 天前 · 根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今年4月2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長征二號火箭,搭載神舟十八號飛船,成功將三位中國太空人,送上天宮太空站,開始為期180天的太空任務。近期中國官媒表示,這次執行「太空漫步」的時間,刷新中國以往的紀錄,在太空站外面工作長達8.5小時。

    • 中國航天|錢學森上世紀60年代定調「空間」
    • 中國航天|「航天」一詞是毛澤東詩句的延伸
    • 中國航天|中國太空人專用英文名:Taikonaut

    「航天員」和「太空人」的分別,要從歷史說起。近代中國科技術水平曾經落後,中文裏的很多科技名詞都譯自外語,有人會照字面直譯,也有人傾向意譯,且對應的中文不盡相同,便有了「太空人」、「宇航員」等不同叫法。 據傳媒報道,上世紀60年代,內地曾把飛船在大氣層以外的活動,稱為「宇宙航行」或「宇航」。後來有人想將「宇宙航行」歸類在「航空」裏,但「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很不贊同,他認為:「航空是在空氣裏飛,火箭已經在空氣上面了,怎麼還能叫航空呢?」 延伸閱讀:中國太空站的名字你弄清楚了嗎? 1964年,錢學森在給《航空知識》第1期寫的《祝復刊》一文中提到,大氣層內的航行是「航空」,所以大氣層外的航行是「航空間」。 「空間」就是Space,它亦被譯為太空、宇宙。在錢學森發表該文之後,「空間」這用詞在內地固定下...

    此後他綜合多方面考慮,在1967年的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議上正式提出,將人類在大氣層以外的飛行稱為「航天」,而在大氣層以內的飛行稱為「航空」。他說,「航天」這個名詞是受到毛澤東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啟發,是「巡天」一詞的延伸。 第二天,錢學森還在給衛星研製人員的一封信中,界定了「空間」和「航天」的相關概念,包括「星際空間」是太陽系外的空間;「行星際航行」是太陽系內的飛行;「宇宙航行」是太陽系外的飛行,總稱航天。他強調,大家應使用「航天技術」一詞,不用「宇宙空間技術」,不要誇大。 錢學森接下來又將「航空」、「航天」、「航宇」的範圍進一步界定,同時敲定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名詞,包括把「宇航員」、「太空人」統一稱為「航天員」。 1982年5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第七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航天...

    2022年10月,國家宣布將在港澳選拔「載荷專家」,更多媒體的報道亦隨官方的說法,把「太空人」叫做「航天員」。 當然,「航天員」、「空間站」也好,「太空人」、「太空站」也好,對一般人來說並沒有甚麼分別,大家習慣就好、叫得順口就好。 最後再補充一點,目前全球只有3個能獨立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彼此對「太空人」叫法並不相同,俄羅斯的稱為「Cosmonauts」,美國的稱為「Astronauts」,意思與「Cosmonaut」大致相同;因為美國的航天實力,「Astronauts」亦成為國際上較為廣泛使用的用法。 而「Cosmonauts」和「Astronauts」都源於「宇宙」,故一些嚴謹的內地媒體仍會把美、俄的太空人,包括乘搭美俄航天器上天的其他國家太空人,稱為「宇航員」。 那中國的「太空人」又是...

  4. 2022年6月6日 · 中國是繼蘇聯現在為俄羅斯和美國後歷史上第三個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並建造空間站的國家。 中國對「天宮一號」抱有遠大抱負,希望它能取代定於2031年停止運作的國際空間站(ISS)。 中國太空人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因為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共享數據。 中國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 中國的雄心並不止於此。 幾年後,它想從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上採集樣本。...

  5. 2021年11月10日 · 中國太空站或很快便有外國太空人進駐。 圖為接受中國訓練的意大利女太空人。 (網上圖片) 這是航天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兩個太空站間的「跨飛」,太空人所乘搭的「聯盟T-15號」被形容為「太空第一輛公共汽車」。 不過要注意意的是,蘇聯的這兩個太空站儘管軌道高道不同,卻是同一傾角,與中國太空站和國際太空站的情況完全不同,實現「跨飛」的難度小得多。

  6. 2021年4月12日 · 根據中國國防部網站刊登的航天員選拔標凖中國的航天員的要求是: 身高介於1.6米至1.72米,「因為飛船艙內幾何尺寸是有限制的,太高的話不僅坐著別扭,還容易產生危險」; 體重限制在55公斤到70公斤之間,「如果航天員重一公斤,就要少帶一公斤的燃料、消耗品和科學儀器」; 身體其它素質、生理機能,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可考驗。 Xinhua. 2003年,楊利偉完成21小時太空飛行。...

  7. 2021年6月17日 · 中國神舟十二號成功升空,開啟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今年4月,中國已將「天和號」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 「天和號」核心艙是中國「天宮號」空間站的主體部分,在距離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運行。 這亦是時隔五年中國再度進行載人航天任務。 官方媒體公布的三名宇航員是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 預計他們將在太空駐留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