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年和改革開放46年數十年發展過程中未曾解決的問題和新產生的問題正日益成為中國通往長治久安良政善治之路的最主要考驗其中有三件大事是所有問題的要害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將直接影響中國現代化的成效第一儘快讓經濟走出困境讓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中美博弈和新冠疫情疊加衝擊,不少企業和家庭都面臨生存困境,青年失業問題突出,許多人陷入「躺不平、卷不動」的兩難,負面情緒在整個社會蔓延。 去年11月,《財新周刊》社論《改革亟須新突破》寫道:「中國經濟持續面臨增速下行壓力,人口紅利已經驟減,外部環境惡化,疊加三年疫情衝擊,目前,不少企業經營困難,地方財政拮据,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引發的財政金融風險顯露,令人擔憂的就業形勢關乎民眾福祉與社會穩定。

  2. 2024年5月13日 · 前任重慶市長黃奇帆。 (資料圖片) 黃奇帆表示這十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經濟趨勢是令人興奮的其成果和效果遠超過去幾十年國家開放的經濟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產品在全世界的出口結構,二、是國家製造業製造產品的方式對全世界的影響,三、是國家是否吸引了全世界的資本投資。 從出口結構來講,中國出口產品在近十年發生了基礎性、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從2010年勞動密集型佔比超過70%,變化為2023年高附加值產品超過90%。 2022年8月21日,中國出口印尼用於雅萬高鐵(全稱印尼高速鐵路,Jakarta-Bandung High-Speed Railway)的1組高速動車組和1組綜合檢測列車在青島港順利完成裝船,經海路運往印尼。

  3. 2024年5月4日 · 中國觀察. 中國民營企業百強榜2024大洗牌. 撰文:外部來稿 (中國) 出版: 2024-05-04 12:00 更新:2024-05-04 12:00. 25. 2024年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成為拼經濟的重中之重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2024年初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無一不彰顯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 民營經濟貢獻了「56789」,是市場經濟活力的源泉。 我們聚焦百強民企研究,本次是第二年發布該榜單(第一期報告詳見中國民營企業百強排行榜2023),以企業營業收入為依據,力圖展現百強民企的綜合實力、行業格局、地域變遷等,為更廣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升企業家信心提供參考。

  4. 2024年1月23日 · 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敘事邏輯包括近年來中國經濟資料反映了深度結構與模式問題且經濟下行是中長期必然趨勢經濟問題反映中國決策層錯誤的估計和選擇經濟政策及穩信心措施將持續搖擺無力意識形態阻礙提振經濟中國經濟疫情後反彈疲軟且中美兩國後疫情時代預期與現實產生極大反差盲目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缺乏事實依據。 內地社群媒體上多名財經網紅、經濟學者遭到提醒,勿發表對國內經濟的悲觀觀點。 (取自「X」) 報告稱,「中國崛起頂峰論」論調正在與國內部分輿情形成共振,企圖全方位抑制、挑撥、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民生等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包括放大市場悲觀預期,影響外資對中國的判斷;刺激投資者情緒,導致股市劇烈波動;掩蓋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擾亂民心影響中國國內團結;影響中國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

  5. 2023年3月5日 ·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病毒變化和防疫形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面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果斷應對及時調控動用近年儲備的政策工具靠前實施既定政策舉措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台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部署穩住經濟大盤工作加強對地方落實政策的督導服務支持各地挖掘政策潛力支持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突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7%。 財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財政收支符合預算、支出略有結餘。

  6. 2023年10月14日 · 中國. 即時中國. 李強經濟座談中國經濟基本面沒變 同保增速也向高質量發展聚焦. 撰文:許祺安. 出版: 2023-10-14 12:00 更新:2023-10-14 12:00.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3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專家企業家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李強在會中表示從經濟發展大趨勢看中國大陸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但處於經濟恢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要沉著應對。 李強要求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無論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都要向高質量發展聚焦,但同時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

  7. 2023年12月15日 · 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召開。 (視覺中國) 提到「現代化」,很多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叩開大門的中國,就不斷在「刺激—反應」模式下艱難尋求着自身的現代化。 從洋務運動的器物現代化,到戊戌變法的制度現代化,再到五四運動從文化上尋找病根,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充滿戰爭與混亂的歷史,也是一部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歷史。 一生致力於研究中國現代化與現代性問題的金耀基先生,在《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一書中這樣總結道,「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中國的歷史之路充滿挫折與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