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 ),中文通稱為白海豚 [3],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臺灣俗稱為媽祖魚 [4] [5] [6],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小型哺乳動物,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偶爾出現在淡水

  2.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早在 17 世紀已於本港水域定居,牠們多在珠三角河口棲息,出沒於鹹淡水交界。. 在香港,中華白海豚經常在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以及大嶼山西部和南部一帶沿岸水域出沒。. 珠三角包括香港水域估計有約2,000 條中華白海豚棲息 ...

  3. 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 ),中文通稱為白海豚 [3],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臺灣俗稱為媽祖魚 [4] [5] [6],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小型哺乳動物,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

  4. 珠江三角洲一帶水域孕育着相信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種群。. 然而, 此珠三角種群的白海豚數目因各種人類活動持續下降,到現時只剩下約二千隻白海豚,表示白海豚種群已達到甚至低於維持種群可恢復的最低水平,情況令人非常憂心。. 按照 ...

  5. 中華白海豚頗為長壽,可活至40歲,不過在香港大部分的中華白海豚通常只能活30多年左右。 海豚科學家可以透過檢驗牙齒測定牠們的年齡。 ©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最愛美食. 第一位是魚,第二位是魚,第三位都是魚! 中華白海豚最愛吃魚,亦不算揀飲擇食,至少廿種不同的魚類都是牠們的糧食,包括獅頭魚、石首魚及黃姑等。 © Adam Minu. 「漏網之魚」 牠們喜歡聚集在漁船後,等待捕捉「漏網之魚」—這樣比親自捉魚輕鬆多了! 從另一角度看,這會否是由於人類過度捕魚,令海豚已難以在大海覓得食物,於是要靠這些「小聰明」才能覓食? © Clarus Chu/WWF-Hong Kong. 強大後援.

  6. 中华白海豚分布于从中国东南部经东南亚直到 孟加拉湾 的沿岸浅海区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素有“水上 大熊猫 ”之称。 中文名. 中华白海豚. 拉丁学名. Sousa chinensis. 别 名. 妈祖鱼、粉红海豚、镇江鱼、太平洋驼海豚. 外文名. 英文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Chinese White Dolphin法文 Dauphin a bosse de I'Indo-Pacifique西班牙文 Delfin jorobado del Indo-Pacifico印尼文 Lumba lumba putih Cina马来文 Lumba balaq, Parampaun laut. 同义学名.

  7. 中華白海豚簡介. 印太洋駝海豚 (Sousa chinensis) 為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駝海豚屬的一種,俗稱中華白海豚,其特徵為背鰭基部有隆起現象,常用以作為辨識個體依據。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一般喜歡棲息於近岸水深小於25公尺以內及河口環境,是海洋生態系食物鏈中的高級消費者。 白海豚可依個體的體型大小、顏色、缺刻及斑點多寡等特徵,來作為年齡判定依據,牠們的年齡階層劃分6個時期,分別為嬰年時期、幼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壯年時期及老年時期。 嬰年時期:身體體型小於3/4成體體型,全身灰色,體表上無斑點或花紋。 幼年時期:身體體型大於3/4成體體型,體色轉為淺灰色,體表上無斑點或花紋。 少年時期:體色逐漸轉淡灰色,身體上有白色或深灰色斑點夾雜出現。

  8. 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 ),屬於鯨類的 海豚科 , 寬吻海豚 及 虎鯨 近親。 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 鯨魚 及海豚都是 哺乳類動物 ,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 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 盧亭 ,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 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中華白海豚. 拉丁學名 :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

  9. 2020年4月24日 · 中華白海豚正式的名字是「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英語一般把世界各地的駝背豚品種統一俗稱「粉紅色海豚」,但其實中華白海豚的皮膚並非粉紅色,而只是因為牠們都住在混濁的河流入海口交匯水域,因缺少光照,牠們的皮膚自然地缺乏色素。 血液流經身體表面讓其皮膚呈現粉紅色。 英國人彼得.芒迪(Peter...

  10.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東印度洋至西南太平洋的熱帶與溫帶海域,包含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等。 臺灣的白海豚是沿岸活動的海豚,臺灣主要居住在水深20公尺以淺的水域,臺灣西部海域的族群以新竹到臺南為主要的分布範圍 (有時往南北延伸),此族群有建議為另一亞種( S. c. taiwanensis , 也稱「臺灣白海豚」)。 金門海域亦有另一小族群的中華白海豚,主要出沒在金門廈門方向。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CR(極度瀕危): 白海豚因壽命長而繁殖速度又慢,且居住環境緊鄰陸地,受到各種人為活動與海岸開發的衝擊,以致本種海豚數量持續下降中面臨滅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