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依據稅法規定,當年度應該繳納之所得稅金額

      • 當期所得稅即是依據稅法規定,當年度應該繳納之所得稅金額,包含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所得稅、基本稅額等,即釋例中依稅法計算所得稅金額170;遞延所得稅則指當年度會計上認列之淨利與稅法計算之課稅金額差異數,如釋例20X1年度海外公司未決議分配盈餘100,因此稅法上暫時不予課稅,若20X2年度海外公司決議分配盈餘100,則列入20X2年度之課稅金額,因此遞延所得稅係指會計所得與課稅所得之時間上差異所認列之所得稅金額。
      garrickcpa.wordpress.com/2020/03/21/一次就看懂所得稅之會計處理/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3月21日 · 當期所得稅即是依據稅法規定當年度應該繳納之所得稅金額包含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所得稅基本稅額等即釋例中依稅法計算所得稅金額170遞延所得稅則指當年度會計上認列之淨利與稅法計算之課稅金額差異數如釋例20X1年度海外公司未決議分配盈餘100因此稅法上暫時不予課稅若20X2年度海外公司決議分配盈餘100則列入20X2年度之課稅金額因此遞延所得稅係指會計所得與課稅所得之時間上差異所認列之所得稅金額。 此外,為了衡量企業實際負擔所得稅多寡,會採用「 有效稅率 」概念來衡量:

    • 重大會計政策說明
    • 所得稅費用與利益
    • 計算股東可扣抵稅額
    • 調節項與虧損扣抵
    • 瞭解永久性差異
    • 可減除暫時性差異
    • 暫時性差異有哪些
    •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延伸思考

    財務報告附註都會補充公司編製財報所遵照的會計原則。以愛之味105Q4財報為例,在目錄第九項「合併財務報告附註」、第四段「重大會計政策之彙總說明」、第二十六點「所得稅」,便是愛之味關於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原則敍述。 如果再翻閱其他公司財報,發現每家公司寫的所得稅會計原則是大同小異,這是因為所有公開發行公司都遵照IFRS(國際會計準則),都必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這一點不但對於投資人有保障, 同時也鼓勵大家多學點會計,只要懂了會計,台灣每家公司的財報都會看,而且因為很多國家都是遵守國際會計準則,甚至還可以延伸到其他國家股市的公開財報,就算有些國家有自己一套會計公報,如同台灣2013年適用IFRS之前一樣,但是會計原則是自成一套的體系,很多道理一貫相通, 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從適用各國財務報告這個角度來...

    首先是所得稅費用組成部份,損益表上的所得稅費用為13,908仟元,這裡以加總表的方式,告訴投資人這13,908仟元是由哪些項目組成,以下一一介紹: 當年度應負擔所得稅費用等:指當年度依照稅法規定的課稅所得,再以適用稅率計算出來的應繳納所得稅金額。 以前年度所得稅調整:公司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一樣,都是在次年度才會核算申報繳納,但公司在次年度初就要出具財務報告,所以在財報中當然是估算一個所得稅金額出來,例如這裡的13,908仟元,不過很有可能到實際稅務申報時、或者事後稅局查核,應該繳納的所得稅和當初預估所得稅費用有差異,需要多退或少補,其中差額沒辦法再補到已結算公開的以前財報上了,只能放在申報當年度或查核當年度的損益表上,便是所謂的「以前年度所得稅調整」。像這樣預估和實際差異金額的追認,其實在損...

    以簡單假想範例說明兩稅合一和未分配盈餘加徵10%:(注意到稅法可能有所變更,在此是以計算方式說明相關觀念,可能不適用於最新情況) 甲公司稅前淨利(會計利潤)為100元,適用營所稅率17%所繳納的所得稅,當年度沒有分配因此加徵10%營所稅,所以課稅後可分配盈餘為75元,已繳納25元,這25元同時也是股東可抵扣稅額。 往後年度實際分配盈餘時,假設乙股東為惟一股東,依照兩稅合一,乙股東有股利總額100元的收入,乙股東個人綜所稅的適用稅率級距為40%,原本應繳納所得稅40元,但股利收入中25元先前已繳納過營所稅,這便是股東可扣抵稅額,最後乙股東應補繳綜所稅15元。 上述計算過程詳見下表彙總:

    接下來是會計所得和課稅所得之間的調節,以所得乘以稅率得到的稅額角度來看,同時也是財報稅前淨利加減計算到財報所得稅費用。 截圖藍色部份為「計算課稅所得時不予計入項目之影響數」,20,537-50,528+69,062-31,654=7,417,正好是第二步驟的當年度應負擔所得稅費用。 截圖紅色部份為「遞延所得稅淨變動數」,189+6,246=6,435,正好是第二步驟的「與暫時性差異及虧損扣抵有關之遞延」,同時也會是接下去附註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 前面第二段落有看到虧損扣抵,這裡又有看到一次,它意思是例如公司去年賠錢,今年賺錢,以兩年年度一起看的話,其實今年沒有賺那麼多,因此稅法允許在特定情況可以先把以前賠的錢拿來抵扣,這樣可以少繳一點稅。

    在繼續說明「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之前,先以簡單圖表說明所得稅調節的流程。損益表是根據會計準則編製,由於國際會計準則和當地稅法規定作用不同,會計是為了允當表達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稅法是為了國家徵收稅賦的立法規定,兩者之間必然有些差異存在,財務報告將這些財稅差異分成兩大類:永久性差異及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指會計所得和課稅所得的差異(財稅差)僅影響當期,以後不再有任何影響,換句話說,這是一次性的差異、也是永久性的差異。大部份永久性差異都是稅法基於種種考量,明文規定某類型收入或費用免稅或不能扣除。 例如出售土地之交易所得免稅,假設公司本年度有出售土地利益10萬元,這10萬元在會計應該認列,會在損益表裡的業外收入,但是稅法規定免稅,課稅所得的最終計算就不會有這筆10萬收入。又例如公司違反...

    所得稅附註第3點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組成及變動情形,項目比較多,造成暫時性差異原因各不同,在此以其中的「採權益法之投資損(益)」作說明。 首先,依照台灣稅法規定,公司投資國內其他企業的投資收益是免稅所得,會計和稅法一邊認、一邊不認,因此是永久性差異,投資國外其他企業的投資收益要課稅,但如果是權益法投資,公司是被投資公司損益表有淨利(淨損)即同步認列收益(損失),稅法則是實際收到股利(實際減資清算等)時才認定課稅,所以是會計和稅法都承認這筆收,只是時間點不同,因此是暫時性差異。 以贊贊小屋關於權益法投資的文章範例,A工廠投資B工廠股份20%以上,假設B工廠今年損益表賺了100萬元,A工廠持股30%,帳上跟著認列100X30%=30萬元的投資收入,然而這只是會計帳上的收入,稅局要等到B工...

    再次整理財稅差異和暫時性差異的說明表。不再附上帶金額的範例,因為實務上的範例類型有好幾種,每個類型背後都是一組會計和稅法的概念,這本書並非專業的會計學教科書,沒打算一一詳細介紹。而且稅法一直在修改,本節提到未分配盈餘和採權益法投資,在某些情況和以後財報不一定適用,不過,反正都是會計所得和課稅所得之間的調節。

    本文用意是想讓讀者大致能理解財稅差異和暫時性差異,在對於某家公司很感興趣進而閱讀財務報告時,到了所得稅這一段不會完全看不懂,至少知道公司是因為有種種財稅差異和暫時性差異,不能直接稅前淨利乘以所得稅稅率。 這篇文章介紹財務報告中所得稅附註較為關鍵的概念,以本節內容來看,要看懂所得稅,會計觀念要很好,也要有相關稅法基礎,是會計系學生和會計師的重點科目。 投資人不作學術研究,以財報分析的角度而言,可以掌握三個觀察重點: 1.沿用本章第一節實質利率的概念,同樣方法可以計算出實質所得稅,雖然稅法都是國家規定的,但我們也都有聽過「稅務規劃」,除了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等財稅差,不同國家適用不同稅率、有不同的稅務優惠,所得稅也是公司費用的一環,如何透過合理的稅務規劃,降低實質所得稅率,可以片面看出公司經營...

  3. 2013年12月3日 · 由上式可知: 1年度應納所得稅款 (當期所得稅費用) 不等於 財報上的所得稅費用數. 2、DTA、DTL的變動數也會影響到 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在上一篇: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我們了解了什麼是DTA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DTL (遞延所得稅負債)。 這一篇,我們將運用DTA和DTL的變化, 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費用: 即 遞延所得稅費用=本期DTA減少數+本期DTL增加數. 為什麼DTA、DTL會影響到年度的所得稅費用 ? 為什麼遞延所得稅費用可以讓: 當年度的所得稅費用由 現金基礎 轉為應計基礎 (正確數) ? 以下僅以DTA作說明, DTL的部分比較好理解就留給讀者自行發揮了...^^ 在上一篇中我們知道:

  4. 2021年3月22日 · 針對本期所得稅Current Tax的會計處理其實不多簡單來說是當公司在課稅年度Year of Assessment裡有利潤並且需要課稅公司就應在其帳上認列本期所得稅負債Current Tax Liabilities);當公司在課稅年度Year of Assessment裡獲得退稅公司就應在其帳上認列本期所得稅資產Current Tax Assets)。 而相關的本期所得稅負債Current Tax Liabilities)與本期所得稅資產(Current Tax Assets)能夠互相抵銷(offset) ,前提是那是法例上容許的行為,以及公司有相關抵銷的意向。

  5. 2016年8月10日 · 當期所得稅 是指 企業 按照 稅法 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繳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繳所得稅應以適用的 稅收法規 為基礎計算確定。 [ 編輯] 當期所得稅的計算. 企業在確定當期所得稅時對於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 稅收 處理不同的,應在 會計利潤 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 應納稅所得額 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一般情況下,應納稅所得額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 會計 與 稅收 之間的差異,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確定: 當期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 所得稅稅率 。 應納稅所得額 =每一會計年度稅前會計利潤總額± 納稅調整 項目金額-允許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 0. 赏.

  6. 2013年12月2日 · 這一篇, 我們要來了解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它們也是會造成公司課稅所得 (稅上所得)與會計利潤 (財上所得)不同的原因。 為行文方便,以下: 遞延所得稅資產 (Deferred Income Tax Asset), 簡稱 DTA. 遞延所得稅負債 (Deferred Income Tax Liability), 簡稱 DTL. 讓我們先從比較好理解的DTL開始好了, 因為 "繳稅"是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情, 所以老闆會希望公司最好可以儘可能少繳點稅 (避稅), 如果一定要繳的話,能晚點繳就晚點繳。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晚點繳咧? 實務上常見的手段就是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 讓折舊 (在早期)多提一點、認多一點費用, 就可以減少課稅所得,減少應付所得稅,達到延繳所得稅的目的。

  7. 當期所得稅某一期間課稅所得損失有關之應付可回收所得稅金額當期所得稅資產本期及前期當期所得有關之已支付金額超過該等期間應付金額之部分當期所得稅負債本期及前期之當期所得稅尚未支付之部分所得稅費用利益)=當期所得稅費用利益)+遞延所得稅費用利益) • 暫時性差異=帳面金額-課稅基礎 • 遞延所得稅資= 可減除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或 未使用課稅損失遞轉後期×適用稅率 或 未使用所得稅抵減遞轉後期 •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課稅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相關解釋. SIC 25 所得稅:企業或其股東之納稅狀況變動. 相關新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