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5日 · 日韓台. 發布時間: 2020/07/05 18:00. 分享:. 要移民日本比其他地方都困難,Sally與丈夫於2018年首次踏足日本福岡,一見鍾情,同年10月以「經營簽證」落實居留,Sally選擇住在福岡的原因,就是買一個長遠和安穩的未來生活︰. 對於香港,我看不見有清晰的 ...

  2. 2019年11月7日 · 投資日本不動產是不能夠移民的而投資可經營管理類型的不動產則是移民日本的明確方向。 住滿10年可申請永居. 公司成立後,可向入國管理局申請「經營管理簽證」在留資格,第一次獲簽期限為1年,達到要求可續簽1年、3年或5年簽證,住滿10年可以申請永居。 值得留意的是,取得日本永居,並不等同享受國民待遇,如沒有投票權。 取得「經營管理簽證」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就可以申請「家族滯在簽證」的形式享受日本的各項福利待遇,如公立教育、子女讀書、全民醫療等福利。 至於申請者入籍條件門檻則較高,需連續居住滿5年,有維持生計的經濟能力,家庭所有成員無犯罪紀錄,需放棄原國國籍,具基本日文能力,並需入籍面試。 【延伸閱讀】 【移居東亞‧日本】港IT男舉家移居沖繩 棄港高薪厚職再創業. 9年免費教育.

  3. 2019年10月24日 · 中原地產項目部(中國及海外物業)營業董事許大衞指,東京較優質地區如千代田及港區等市區地段,亦是東京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因此較適合買樓投資。 目前區內一般1K或1DK住宅新盤入場費由大概3,000萬日圓(約221.1萬港元)起至4,000萬日圓(約294.8萬港元)不等,租金回報率約3.5至5.5厘,尤其細單位的租金回報更理想。 不過二手物業售價就比較參差,由幾十萬至百多萬港元均有選擇。 而大阪梅田、大阪站等市中心地段亦適合投資置業,現時區內同類一手單位一般售價只需約2,000萬日圓(約147.4萬港元)左右。 不過大阪近年因投資者湧入推高樓價,加上租盤與日俱增,租金回報亦因此受壓,現時普遍約3至5厘回報率;亦有個別投資者會購入大阪物業經營民宿,回報率一般可達7至8厘。 記者:曾業俊.

  4. 2019年10月18日 · 樓價. 香港樓價貴絕全球,據世邦魏理仕最新的《全球生活報告》分析,本港去年平均樓價高達963萬港元。 綜合利嘉閣地產研究部數據所得,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平均實用呎價在9月份報14,702港元。 翻查資料,目前肇慶市二手樓平均樓價約每平方米8,103元人民幣(約8,913港元),當地住宅單位平均成交價約102萬元人民幣(約112萬港元),遠比香港便宜。 交通. 若選擇乘坐直通巴士來回香港及肇慶,兩地相隔4小時多的車程時間,跨境巴士單程約150港元,來回車費則要220港元至300港元不等。 若選擇乘搭高鐵,車程時間減半,由香港西九龍站出發至肇慶東站,成人單程票價由269港元至807港元不等,小童則要135港元至404港元。

  5. 2019年10月8日 · 移居日本!. 港人創業投資分享 大阪民宿本少回報高. 特約. 發布時間: 2019/10/08 00:00. 最後更新: 2019/11/21 17:08. 分享:. 香港時局不穩,令不少港人有移居海外的念頭。. 日本向來是港人熱門旅遊地,更是理想家園之選。. 考慮到成本與地理,近年不少人 ...

  6. 2019年6月14日 · 1.你對開發項目的認識有幾多? 撇除廣告上的資訊,你對該物業附近的環境和居民類型有何了解? 該區的房地產供應緊絀,還是正在迅速擴張? 物業數量與整體人口的比例為何? 這個物業的價錢處於區內平均樓價的甚麼水平? 該區的物業轉手頻率如何? 2.你對開發商的認識有幾多? 開發商的信譽良好嗎? 知名嗎? 是不是上市公司? 過去有沒有和買家或承建商發生重大糾紛的紀錄? 3.有沒有售後服務? 你需要徹底檢查這一點,尤其是如果你不打算用來自住,而是依託代理來處理出租或隨後的物業銷售事宜。 因為事情往往會在這個過程中出錯。 請記住,海外訴訟不但昂貴而且耗時。 4.你了解當地的業權法律和稅制嗎? 不同的國家擁有截然不同的地權及業權法律。 請確保你清楚知道自己將享有甚麼權利,尤其是地權方面。

  7. 2018年10月19日 · 首先,現時樓價高的情況,多少原因是基於在辣招下,二手市場放盤量銳減,要解決這個問題便需要從政策角度來解決,適度減辣以活化二手市場,以紓緩二手市場乾升現象。 【中期-解決人口問題】 其次,中期而已則是從人口問題來考慮,按照現時的人口政策,每日150人可以透過家庭團聚取得單程證來港,按政府提供的數字,在2016年便有5.7萬人透過單程證來港,再加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以至內地生留港就業的數字,保守估計每年便有約6至8萬的新增人口,再者比對於去年約5.7萬人的出生率,前者部分更具備即時置業的需要,反映人口政策確實對房屋問題有相當大的影響,人口問題稍作微調,或可改善中短期供求失衡的情況, 【長期-解決土地問題】 當然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增加土地供應仍然是解決土地不足問題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