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劉文淵馬主 相關

    廣告
  2. 先訂後付,免費取消預訂,全天候廣東話客服支援. 酒店民宿等應有盡有,高檔低價任君選擇,訂房訂機票信心之選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草堂诗馀》是南宋坊间编选的一部堪称“ 现象级 ”的词集,影响了几百年中国人的词学审美趣味,在词学史上影响深远。 宋元以来版本林立,经过多家续补增修,形成“分类本”和“分调本”两大源流。在众多版本的《草堂诗馀》中,明嘉靖间顾从敬大胆改编增补出来的分调本《类编草堂诗馀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史料索引

    北宋中期史学家、藏书家

    展开6个同名词条

    刘恕(1032年-1078年11月6日),字道原,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祖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北宋中期史学家、藏书家。

    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调任钜鹿主簿,历任和川令、翁源令等职。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应召为官署的僚属。专门处理《资治通鉴》中史事纷繁杂乱之处,对于魏晋以后的事考证差错,最为精当详尽。曾与王安石友善,熙宁中却力反变法,于是与王安石绝交。不久,以奉养亲老为由,出监南康军酒务。司马光判西京御史台,前往洛阳会面,留数月而归,半道中风,半身瘫痪。

    少年聪敏

    明道元年(1032年),刘恕出生于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他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四岁(《宋史》误作“八岁”)时,家里来的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说:“《论语》里不是说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吗?”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异。 十三岁时,他想参加科举考试,向别人借了《后汉书》《旧唐书》,过了一个月就都归还了。 十六岁时,刘恕去拜谒宰相晏殊,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反复追问,连晏殊也不能回答出来。

    名噪京师

    皇祐元年(1049年),刘恕登进士第。当时宋仁宗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报上姓名,应诏的只有几十名,刘恕用《春秋》《礼记》对答,先列述注文,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提一共二十问,刘恕对答都很正确,主考官大为惊异,选他为第一。然而他却在之后的廷试中落榜,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于是被赐进士及第。

    发强擿伏

    皇祐三年(1051年),刘恕任邢州钜鹿(今河北巨鹿)主簿,当时吏部规定,年满二十岁方可任官,于是刘恕于此年被授职。 至和元年(1054年),陈升之(《宋史》误作“晏殊”)把刘恕召到府上,以隆重的礼节来对待他,让他讲解《春秋》,晏殊亲自率领属下官员去听。 不久,迁晋州和川(今山西安泽)县令,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当时那些自以为很有本事的官吏都自觉不如刘恕。刘恕为人很重情义,答应办的事一定马上去办。郡守犯了罪被弹劾,下属官吏都被牵连关进牢狱,只有刘恕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对待自己的骨肉,又当面数落转运使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有刻毒诬陷之嫌。

    史学

    •《资治通鉴》 1.确定编修义例 关于《资治通鉴》,刘恕和司马光一样,反对在《春秋》笔法上下功夫。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五代之际,几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强拔一国谓之正统,余皆指为僭伪”的主张提出了异议,主张“其臣子所称,亦从而称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破除“兴于汉儒”的所谓“正统之论”。 司马光在刘恕启发下,提出:“魏、吴、蜀、宋、齐、梁、陈、后魏、秦、夏、凉、燕、北齐、后周、五代诸国名号均敌,本非君臣者,皆用列国之法……周、秦、汉、晋、隋、唐尝混一天下,传祚后世……全用沃子法……刘备虽承汉后,不能纪其世次,不得与汉光武、晋元帝为例。” 刘恕对司马光这一想法表示支持,从而奠定了《资治通鉴》以魏纪年,称吴蜀为主的史法。但刘恕又提出把晋元帝与汉光武相比不妥,原因是“晋失其政,五胡纷扰,天命不常,惟归有德。若东晋德政胜,则僭伪之主必复为臣仆,而东晋与诸国异名号并正朔,是德政不相胜也。吴尝称臣于魏,魏不能混一四海,不得用天子法,而东晋僻在江南,非魏之比。又诸国符健、姚苌,慕客垂等,与东晋非君臣,东晋乃得用天子之法乎?若秦、夏、凉、燕及五代诸国,虽僭窃名号,皆继踵扑灭,其兴亡异于吴蜀南北朝,此黜之不当疑也。” 刘恕又提出:“晋末平吴,与吴抗敌,宜如魏世用列国法,晋传于宋,宋传于齐,齐传于梁,梁传于陈,当用宋、齐、梁、陈年号以纪诸国事迹。陈亡之后,用隋年号。隋末平陈以前称陈主而不名,萧琮为后周附庸,与梁陈非君臣,梁不当名萧琮也。” 关于称呼,刘恕建议:“周、秦、汉、魏诸侯称薨,至晋以后,惟王爵及三公宰相称……诸臣皆称卒。” 刘恕的这些意见,司马光基本上都接受了。 上述可见,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以前,司马光虽然独立写成了秦以前八卷,但是关于全书的书法义例还未做过细致的考虑,只是与刘恕反复讨论,才明确定下来。 2.修魏晋南北朝和五代“长编” 刘恕在《通鉴》书局十三年,主要是做“长编”工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通鉴》设局编修19年之久,中间人事屡有变动,因而在不同时期的分工是有变化的。刘恕是个通史之才,不仅专长魏晋南北朝史,他还著《十国纪年》,说明他对五代十国的历史也有专长,因而完全有能力负责五代“长编”属草工作。司马光说:“梁以后者与道原。”说明刘恕确实承担了五代“长编”。 3.考证史实 司马光在《刘道原十国纪年序》中特别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刘恕考证功夫之深:“在和州时,以公事适野,见刘聪太宰刘雄碑,嘉平五年始改建元,证旧史之误。”“在洛阳与光偕如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能道者,道原即能出其行事始终,于归验旧史,信然。”可见刘恕对史事谙熟是超乎同时代其它人的。 再从《通鉴考异》中看,直接标明刘恕的考证成果地方也甚多。如:《晋纪》“汉改元建元”条,标有“同编修刘恕言”,用刘恕以刘雄碑考证的成果云:“《十六国春秋》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同编修刘恕言:今晋州临汾县嘉泉村有汉太宰刘雄碑云‘嘉平五年岁在乙亥二月六日立’,然则改建元在乙亥二月后也。” 唐末五代时期,标明用《十国纪年》的材料达四十五处,另外尚有六、七处是以“刘恕曰”“刘恕案”“刘恕以为”“刘恕广本”等标出。这样,唐末五代总计就有五十多处是采用刘恕的考证成果。而直接用了刘恕研究成果,未做任何标明的地方更多。 刘恕对传统之说三皇、五帝、三玉的存在与否有质疑,他以为“《诗》《书》,仲尼刊定,皆不称三皇、五帝、三王”。《管子》又称五帝三王,但“管仲之书过半便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而其他记载三皇五帝三王之书也“皆寓言,诞妄不可为据”刘恕还以为“秦汉学者宗其文词富美,论议辨博,故竞称三皇五帝而不究古无其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考证基础上还做了独具新见的分析。比如:关于均田制问题,他分析说:“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生,官无闲田,不复给受,故田制为空文。《新唐书·食货志》言: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其意似指以为井田之比,失之远矣。”把均田现象的产生,放在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与战争和平、人口多少紧密联系起来,而不看成是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左右的简单的政治现象,这比欧阳修把均田比作井田的见解更胜一筹。 •《通鉴外纪》 《通鉴外纪》是刘恕在编修《资治通鉴》之外的一部重要著作,关于此书的写作缘起,刘恕在《后序》中有详细的说明,他认为司马迁《史记》始于黄帝,而包牺、神农阙漏不录;司马光编修的《资治通鉴》为历代史,而不及周威烈王之前。 刘恕曾询问他为何不写在此之前的历史,司马光解释说:“前面有孔子写的《春秋》,我不敢续写圣人的史书。”而刘恕却没有那么多的畏忌。他认为不写此前的历史,将会使历史发展出现“缺环”。于是他就大胆而慎重地写了《通鉴外纪》,从而为后人保留了许多有价值、成系统的上古史材料。 《通鉴外纪》为编年体史书,总计十卷,记述了上古包牺以来至周戚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年)的历史包括包牺以来纪一卷,夏纪、商纪共一卷,周纪八卷,具体来说,卷一为包牺以来纪,记叙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帝尧、帝舜即上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卷二为“夏商纪”,夏纪记载了从禹以来十七君、十四世,至架亡四百三十二年的史事,商纪则载自成汤灭夏以来三十君、十七世,吃商纣玉六百九十二年的历史,卷三至卷十为“周纪”,记载了武王伐纣至东周、战国前期的历史。西周共和以前,载其世次,自共和元年至周戚烈王二十二年则编年纪事,凡四百三十八年。同时又附有《外纪目录》五卷,年经事纬,简要地标出历史事件,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的卷数,与《通鉴曰录》体例相同,“疑年茫昧,借日名甲子以纪之,共和以后,则用岁阳岁名而著于上,示相别也。”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有机的整体。 在编纂体例上,该书一遵《通鉴》书局所定,采取的是长编的编修方法,即将分散在《尚书》、《左传》、《国语》、诸子等书的史料,整汇排比,编年纪事,构成一有系统的记述。其主要的特点,取材的范围很广,对古籍所记基本可信的史料,以大字书写,作为正文;对于众说各异、外误杂出及荒远茫昧者,则或者采取分注,或者以小字附录于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在古史年代学上,中国在周代共和行政以前,没有确凿的纪年,刘恕在记述“包牺氏”时即指出:“上古至周厉王无年可纪,而皇甫谧诸儒所纪皆有年,众说差互不同及疑事异端,备列于注,以示传闻异辞,在卷一“包牺以来纪”中,即将“天地开辟”“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越人氏”“女娟氏”“朱襄氏”“无怀氏”“共工氏”等古史传说之事均以小字附录于后,用以表示“传闻异辞”的事迹。 •史学特点

    藏书

    刘恕受父亲影响,深知图书的重要作用,因而亦十分重视书籍的收藏。他不仅用百金购买散侠之书,而且还亲自抄录人家之藏书,以丰富家藏。他在协助司马光集修《资治通鉴》时,闻亳州宋敏求家藏书极富,堪称第一,连不惜跋涉数百里至其家借抄书籍,宋次道做亳州知府,家里有很多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饭食,以主人的礼节待他,刘恕说:“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很耽误我读书啊。”刘恕拒绝了宋次道的招待,把自己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才离开,眼睛因此而生病。

    •宋元

    司马光:①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宋史》引)②当今史学无能出其右者。 (《三刘家集》引)③刘恕专精史学,为众所推。 (《三刘家集》引)④恕博闻强记,尤精史学,举世少及。 (《三刘家集》引)⑤前世史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之末,简策极博,而于科举非所急,故近岁学者多不读,鲜有能道之者,独道原笃好之。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诸掌,皆有稽据可验,令人不觉心服。 (《三刘家集》引)

    王安石:光朝夕所与切磋琢磨者,乃刘攽、刘恕、苏轼、苏辙之徒而已。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引)

    苏辙:博学强记,通三坟、五典、春秋、战国史记,下至五代分裂,皆能言其治乱得失,纪其歳月,辨其氏族,而正其同异。上下数千载,如指诸左右。其为人刚中少容,是是非非,未尝以语假人,人病之。 (《三刘家集》引)

    范祖禹:①道原为人重意义,急然诺。 (《范太史集》)②道原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小说,下至稗官杂说,无所不览。其谈数千载间事,如指诸掌。道原终身不治他事,故独以史学高一时。 (《范太史集》)③道原为人刚毅,一毫不挫于人。 (《范太史集》)④呜呼道原,博学强识。海涵地负,富有万物。人所难能,不降色辞。中道而殒,鲜克知之。精明在上,体魄在下。刻诗墓前,以诏观者。 (《范太史集》)

    黄庭坚:①道原,高安刘氏,讳恕,博极群书,以史学擅名一代。 (《山谷集》)② 道原天机迅疾,览天下记籍,文无美恶,过目成诵。书契以来,治乱成败,人材之贤不肖,天文地理氏族之所自出,口谈手画,贯穿百家之记,皆可覆而不谬。初仕年十八,名重诸公间,负其才不肯折节下人,面数人短长,不避豪贵,诸公皆籍其名,亦不好也。为吏发强老奸宿负,必痛绳治之,一时号为能吏者,多自以为不及也。 (《山谷集》)

    博学通史

    刘恕做学问,从历法、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的官府公文,都拿来考证。为求一本书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且手抄,几乎废寝忘食。刘恕曾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道旁有个石碑,读那碑文,原来是记载五代许多人们不知道的将领,而刘恕能说出他们的生平,回去查验古时的史料,刘恕所说的都是真的。

    面折安石

    熙宁年间,王安石独秉大政,推行新法,司马光等反法态度逐渐坚决,成为反法派的领袖人物,而刘恕对新法的态度也与司马光如出一辙。王安石因与刘恕有旧,起初深爱其才,欲引刘恕修《三司条例》,刘恕以“不司金谷”为由力辞,王安石也未因此责怪他。等到吕诲引罪知邓州,刘恕往见王安石,当面用激烈言辞指责新法不合众心,由于刘恕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坚决,两人至此绝交,刘恕面折王安石的刚毅为时人所称道。

    封还衣袜

    刘恕家境清贫,但一毫也不妄取于人,熙宁九年(1076年),刘恕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刘恕生前单独完成了魏纪、隋纪和五代各纪共135卷,占《资治通鉴》的45%。另著有《十国纪年》42卷,《疑年谱》、《年略谱》各1卷,《资治通鉴外纪》10卷。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三十八·秘书丞刘君墓碣》

    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三·刘道原墓志铭》

    王称《东都事略·卷八十六下·刘恕传》

  2. 收藏. 0. 0. 刘攽 [bān] (1023年~1089年) [2] , 北宋 著名 史学家 。. 刘敞 之弟。. 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 江西 省 樟树 市 黄土岗镇 荻斜墨庄刘家人。. 庆历 进士,历任 曹州 、 兖州 、 亳州 、 蔡州 知州,官至中书舍人。. 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

  3. 0. 刘文正,1952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祖籍中国河北省任丘市 [42] ,中国台湾男歌手、演员、主持人 [41] 。. 1975年,刘文正加入歌林唱片公司 [43] ;同年,发布个人首张专辑《 诺言 》,并凭借该专辑获得关注 [43] ;同年,凭借爱情电影《 门里门外 ...

  4. 祖籍 彭城郡 彭城县 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 [5-6] [218],生于 晋陵郡 丹徒县 京口 里。. 中国 东晋 至 南北朝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 军事家 , 南朝 刘宋 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151] [215]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 北府军 为将 ...

  5.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 字 仲晦, 号 藏春散人。. 邢州 (今 河北省 邢台市 )人 [1] ,祖籍瑞州。. 大蒙古国 至 元代 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51-52] 刘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入 都元帅府 为 质子 ,十七岁为邢台 ...

  6.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陈豨叛乱被镇压,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跟母亲在封地居住。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别人看其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