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在社群PO影片,針對公民在立院外表達訴求作出回應。 至於立法院內,朝... 政治 2024/05/24 22:15. 10萬人包圍立法院反黑箱綠委隔鐵門打氣 全場暴動歡呼. 立法院今(24日)續戰藍白所提國會擴權法案,目前已有高達十萬人包圍立法院抗議「黑箱擴權」,在濟南路、青島東路上都有街頭開講。 民進黨立委們更把握院會短暫的休息時間,隔著鐵門與群眾相互打氣,掀起萬人激動高... 政治 2024/05/24 21:55. 反國會擴權! 逾百民眾嘉義車站前「民主散步」近4小時.

  2. 2015年8月2日 ·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在5位私大校長公開譴責反黑箱課綱學生之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今天下午在臉書發文你要孫中山怎麼跟清廷理性溝通? 」林教授臉書上寫:「去年反黑箱服貿的太陽花學運時幾位國立大學校長指責學生破壞民主法治』;今年反黑箱課綱爭議中幾位私立大學校長指責學生破壞民主法治』。 應該作為社會前瞻良心的大學校長們,為何思想格局遠遠落後於學生呢? 如此大學還會有希望嗎? 林崇熙臉書全文︰. 高中生發起的反黑箱課綱抗爭越演越烈,今天(8/2)5位私立大學校長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教育部「新舊課綱並行」作法,肯定學生運動熱情,但基於民主法治精神,「破壞民主程序是不良示範,譴責任何違法脫序的行為」,呼籲學生儘速撤離教育部。

  3. 2015年8月17日 · 台灣民眾由於國民黨執政時白色恐怖影響,過去對政治普遍有恐懼。 在威權時代,學生的政治參與是不被允許,校規明訂「鼓動學潮」要被處罰,但大法官釋憲案第三八二號及第六八四號陸續保障學生申訴救濟權。 二 一四年,教育部更發文要求不得限制學生的公民權利,鼓動學運的校規處分漸被廢除。 教育也趨改革,早年政府統編教科書變成一綱多本,一九九八年教育基本法更將傳統「國家教育權」開放為「國民教育權」。 目前的年輕人都是在民主化過程中成長的一代。 近年出現的野草莓、太陽花學運,再到中學生反黑箱課綱,應該都算是對近年台灣政治環境出現一些「威權復辟」現象的反抗。 比如,野草莓學運源起於大學師生不滿中國高官陳雲林來台訪問,政府以集遊法及警察權來限縮民眾表達意見。

  4. 2015年4月20日 · 2015/04/20 10:4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拒絕黑箱課綱! 撤回微調課綱! 公開相關資訊! 要求民主參與! 」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教育團體30多人今天站出來成立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發出公民怒吼高中歷史老師黃惠貞表示,高中歷史科第一線教師被逼著成立「歷史教師深根聯盟」,因為「我們受夠了! 」好不容易八八課綱後,往比較正常的公民史學方向走,但從101課綱到微調課綱,保守勢力鋪天蓋地,歷史被迫要為政治服務,造成台灣史的翻盤,士可忍孰不可忍,不能把教室和課本變成一言堂洗腦教育,專制極權課綱,讓人民不得反,台灣人應鳴鼓而攻之。

  5. 6 天前 · 網友回應. 黃其豪核稿編輯藍白強推國會擴權法案24日青鳥行動有10萬抗議民眾包圍立法院表達反黑箱主張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幕僚政治評論員吳靜怡在臉書發文分析近期針對反國會擴權法案的網路輿論戰狀況強調年輕人對於網軍識別能力很高以往洗留言假帳號的模式早就沒用呼籲在野黨不要再小看年輕人

  6. 2015年7月27日 · 受爭議的內容為:原住民更改成「原住民族」、鴉片戰爭、開港通商、羅妹號事件的敘述,更改成「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以及其後發生的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 「台灣公道伯 王金平」表示,修改的文字造成觀點立場上的異同,「從原本的臺灣看法,轉變為中國看法」。 大漢族主義. 因刻意增加「漢人」的描述而備受爭議的內容為:國際競逐時期,更改成「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大航海時代,更改成「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台灣公道伯 王金平」認為,更改後的文字不但使得台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分,也因增加描述,造成文字篇幅加大,此舉導致需將原本內容刪減,造成了歷史論述錯亂。 中華民族命定史觀. 受爭議的內容為:鄭氏統治變成「明鄭統治」、荷西治臺變成「荷西入臺」、清代治臺政策變成「清廷治臺政策」。

  7. 2015年7月2日 · 張文隆抨擊匿名信內文,宛如清末的義和團思維,讓人啼笑皆非,當年國民黨醜化黨外與台獨人士,想出「黨外=台獨=中共」謬論,遂行白色恐怖,打壓民主,不料,事隔多年,亂扣紅帽手法死灰復燃。 張文隆質疑,中華民國若是主權獨立國家,為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前,撤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嘲諷寄信人說,因未留下姓名地址,沒法回信,就以不知今夕是何夕作為回應。 匿名信內文寫下「吵嚷著要台獨或台獨者,都是些智障。 」(記者江志雄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