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古斯塔夫·馬勒 (德語: Gustav Mahler , 德語發音: [ˈɡʊstaf ˈmaːlɐ] ;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 奧地利 作曲家 、 指揮家 。 作為作曲家,他是19世紀 德奧 傳統和20世紀早期的 現代主義音樂 之間承前啟後的橋梁。 馬勒之後, 十二音 和 無調性音樂 等先鋒理念崛起,傳統 調性音樂 的輝煌時代走向終結。 他的指揮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廣泛認可,但他所創作的音樂一度被忽視,在 納粹德國 時期甚至因其 猶太 身份而被禁止,直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才因指揮家 伯恩斯坦 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復興,其音樂價值方為人所周知。 到如今,馬勒的音樂甚為頻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錄音發行。

  2. 古斯塔夫·马勒(德語: Gustav Mahler,德语发音: [ˈɡʊstaf ˈmaːlɐ];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奥地利 作曲家、指挥家。 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 德奥 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 现代主义音乐 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

  3. 古斯塔夫·馬勒( (GustavMahler),作為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德奧音樂文化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九部 交響曲 和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 大地之歌 》以及聲樂套曲《漫遊者之歌》、《少年魔號》、《悲嘆之歌》、《 亡兒之歌 》、《呂克特歌曲》等作品中繼承了自 海頓 、 莫扎特 、 貝多芬 、 舒伯特 、 勃拉姆斯 和 舒曼 等前輩大師的傳統,同時又從時代精神很中汲取豐富營養,確立了一種充滿表現力的新的音樂語言。 馬勒的創作構思宏偉,篇幅龐大。 他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奧地利 交響曲 音樂的重要作曲家。

  4. 2024年4月12日 · 古斯塔夫·马勒(德语: Gustav Mahler,德语发音: [ˈɡʊstaf ˈmaːlɐ];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奥地利 作曲家、指挥家。 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 德奥 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 现代主义音乐 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

  5.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于波希米亞卡里什特,畢業於維也納音樂學院,奧地利作曲家及指揮家。 1885年,在萊比錫指揮門德爾松的清唱劇《聖·保羅》獲得巨大的成功,後被聘為布拉格歌劇院指揮。

  6.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Vienna Conservatory in 1878, he held a succession of conducting posts of rising importance in the opera houses of Europe, culminating in his appointment in 1897 as director of the Vienna Court Opera (Hofoper).

  7. 古斯塔夫·馬勒(德語:Gustav Mahler,德語發音:;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 作為作曲家,他是19世紀德奧傳統和20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之間承前啟後的。

  8. 古斯塔夫·馬勒,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 作為作曲家,他是19世紀德奧傳統和20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之間承前啟後的。 馬勒之後,十二音和無調性音樂等先鋒理念崛起,傳統調性音樂的輝煌時代走向終結。

  9. 古斯塔夫·馬勒 ( 粵拼 德文: Gustav Mahler,1860年 7月7號—1911年 5月18號),奧地利 作曲家同指揮。 在生嗰陣視為傑出嘅 奧地利 指揮家,今時今日視為 後浪漫時期 重要嘅作曲家。

  10. 古斯塔夫·馬勒 (德語: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傑出的 奧地利 作曲家及指揮家。. 出生於 奧地利帝國 波希米亞的卡里什特(今屬捷克)的一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家庭,童年即顯露音樂的天才,六歲參加鋼琴比賽,八歲已能為別的孩子教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