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8日 · 新儒家學者唐君毅則總結為:「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有仁義禮智。 」仁即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義是本於人格尊嚴之自覺」,「而以公平正直之心對人接物皆為義」,「禮見於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智見於明辨是與非」。 唐認為:「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 以至對於禽獸,都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對於草木山川,都可有情」, 「人有義,有公平正直之心,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人有禮,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 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聖賢豪傑」,「人有智能辨是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真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反省與懺悔及改過之努力。 」(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這正是人與禽獸截然不同的所在。

  2. 人與禽獸最大的分別是人自覺有尊嚴作者認為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但先驗地認為自己與動物有別,是頗衝動的宗教意識。 )所以中國的哲學主力發掘人與禽獸的差別。 注: 其實這裡有一種循環的味道:因為我覺得與其他物種有別,所以我一定要找出這種差異,而只要我找到一些與其他物種不同之處,即證明這是相異處,而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高於其他物種原因。 這種先驗的假設,與猶太人認為以色列人才是天之驕子,只有他們才配進入天堂;其他民族只是上帝造來充當地獄的柴枝,一樣可笑,一樣可恥。 完。 作者跟著比較中西方對人的定義的分別。 作者列舉了許多西方的論點,然後不加評論,但不評論本身已是一種評論。 而中國哲人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是「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是情理合一,而又以理馭情。

  3. 唐君毅強調人禽之辨和殷海光的說法有相通之處相通之處是他們兩人都從道德的角度看人禽之辨」。(這與西方的看法有不同唐氏認為人之於禽獸在其性理」,在其仁義禮智」,在其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

  4. 2021年1月27日 · 在本节中唐君毅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的精神是重人的精神人居三才之中重人的精神就是要以人的精神上通于天又下达于地使人能顶天立地于宇宙间。 中国的道德伦理思想与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指出和维持人之尊严。 人之尊严挺立的基础,或人之为人的根据,在于人有“心”,亦即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之性。 此“心”,既见至理,亦见至情,赞天地之化育,而对“心”的深刻认识正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之根本所在。 中国之人文精神. 广义之文化,包含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科学、政治、经济及技术上之发明之各方面。 本文论中国文化,将限于狭义的精神文化方面,亦即关于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宗教、哲学、文艺方面,不过这些之范围仍甚广。

  5. 唐君毅訪問教授 系所成員 教師 研究生 辦公室職員 校友 本科生課程 概覽 入學須知 課程結構及要求 就業概況 相關連結 研究院課程 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兼讀文學碩士 相關連結 科目表 哲學主修 大學通識 兼讀文學碩士 研究及出版 研究計劃 研究中心 附屬期刊

  6. 唐君毅 访问教授 系所成员 教师 研究生 职员 校友 本科生课程 概览 入学须知 课程结构及要求 ... 活动 主页 / 最新消息 / 活动 / 天人之际与人禽之辨 比较哲学研讨会 1996年4月10日 – 1996年4月13日 ...

  7. 香港繁體. 工具. 新亞中學 圖書館內唐君毅先生紀念室. 唐君毅 (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 學名 毅伯 ,四川 宜賓 人。 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師從 熊十力 、 方東美 、 梁漱溟 等,是 新儒家 學派代表人物。 生平 [ 編輯] 唐君毅祖籍為廣東 五華 ,其六世祖以歲荒移川。 父親唐迪風,本名烺,又名倜風,字鐵風。 母親陳大任,字卓仙。 唐父曾從學於 歐陽竟無 ,故先生於著作中稱他為太老師。 唐君毅自半歲起,即隨父居成都。 十二歲半入 重慶聯合中學 求學,受 蒙文通 啟迪,對宋明 理學 產生興趣,其後師從 支那內學院 之 歐陽竟無 ,研習釋家思想。 1925年先後入北平 中俄大學 、 北京大學 ,1926年轉往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