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小字号. 2008年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里氏8.0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军民临危受命迎难而上开展了一场抢救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救援斗争彰显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同中华文明的基因禀赋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善用抗震救灾历史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精神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成立了全国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2. 汶川大地震以来亲眼见证一幕幕抢救生命的场景更多的人懂得了什么是人间大爱”--. 人们忘不了,灾情传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的主题只有一个: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人们忘不了,13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6万医护人员、20多万志愿者,冒着余震、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水、陆、空并进驰援灾区。 人们忘不了,为了瓦砾深处一声微弱的呼救,几十名消防队员昼夜不眠,置自身安危于度外,不惜代价展开营救,幸存者生还纪录不断被刷新。 人们忘不了,小战士拼命奔向坍塌的废墟,被战友死死拉住后跪地痛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以人为本——人们从生命与死神的对抗中更加体会到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3. 2021年9月14日 · 2013年4月20日汶川地震灾区旧伤初愈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又发生7.0级大地震汶川地震所凝结的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在芦山救灾工作中。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

  4. 2022年9月8日 · 2022-09-08 07:17. 分享.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题在抗震救灾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华社记者. 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方面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习近平总书记总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受灾群众的深切关怀,也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写照,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5. 2022年9月12日 · 2022年09月12日 08时17分.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 播报. 9月5日12时52分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一场猝不及防的6.8级地震发生山体崩塌巨石翻滚强烈的地震波快速向周边扩散这次地震烈度9度区面积达280平方公里覆盖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的7个乡镇断路断电断水断网的村落散落在大渡河两岸。 迄今已七日。 到11日12时,地震已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420余人受伤,5万余间房屋损坏,受灾人数达11万余人。

  6. 2021年9月28日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猝不及防的灾难摧毁了家园,但无法摧毁中国人的精神。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 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规模空前的八方支援,在地震废墟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四川省汶川县灾区,直升机向汶川地区运载救援物资后搭载伤员离开(2008年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