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5日 · 房屋的負擔指數可以用樓價中位數除以住戶年收入中位數來計算,香港是18.1,亦即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不食不用,也要18.1年的收入才可買下一個中等價錢的單位。 香港這個指數冠絕全球,遠遠拋離排第二的悉尼的12.2,況且上述算法並無考慮房子的大小,而香港的房屋比悉尼小得多。 比諸內地,香港也是遠遠不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是16平方米,內地城鎮則是36.6平方米。 與內地融合 長者移居大灣區. 樓價被市場中的供求關係所左右。 在需求方面,未來20多年,住戶數量的平均增速將會倍於人口的增速,這是因為人口老化,大量出現單身長者住戶或二人住戶所致。 在供應方面,低於10年樓齡的私人樓宇單位只有68068個,10至19年樓齡的則有228617個,20至29年的更有279210個。

  2. 2023年8月23日 · 我們現在就應該要結合我們的力量,討論如何將造地項目做到最好。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表示:香港的土地供應,特別是大片平整土地,長期以來都是嚴重短缺,也因此衍生出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滯礙了香港的發展步伐。

  3. 2021年6月6日 · 今年1 月,高等法院上訴庭已就丁司法覆核案,裁定政府及鄉議局勝訴,確認丁是屬於《基本法》第40 條保障的「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通過申請免費建屋牌照、換地或私人協約批地這3 種方式興建丁屋,都是合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0月19日 · —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土地措施: —建立穩定、可持續增加土地供應計劃,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 —加速造地,「生地」變「熟地」時間減半至三分一. —放寬申請強拍門檻至六成或七成業權,助老舊社區重建成立「專責審批組」,加快審批建築圖則. 未來5年建3萬「簡約公屋」 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 李家超指,將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 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令未來5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5年期大幅增加約5成。 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目標是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現時約6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在4年內降至約4年半。

  6. 2021年6月5日 · 當我們在討論香港是否有土地作為發展用途,及用以解決香港的住房問題時,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去了解實況,上述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供的土地用途數據和人口統計數據作為計算所得數據,可助各方人士理性地得出以下結論: 香港並非沒有可發展的土地。 香港已發展的土地才有24.9%,其他的75.1%將如何運用配合香港的整體發展所需呢? 需要凝聚廣泛市民訴求. 香港的住宅用地僅佔香港一小部分。 現在香港的住宅用地僅佔7.0%的全港土地面積,也就是未來人均居住面積是有空間調整的,釋放香港土地進行發展,對民眾來說是有很大的說服力。 尋求共識起點,就是要讓民眾理解每釋放一平方公里土地或每1%的全港土地能幫助多少人置業安居。

  7. 報告批評過往香港的發展模式和城市規劃,往往採用「中環視角」,視港島和九龍市區為核心商業區,而新界則淪為「核心外圍」的城市邊陲地,強調新界有大量農地、棕地和綠化地帶等可善用,加上有毗連大灣區的優勢,建議進一步研究新界9發展區,包括洪水橋擴展區、元朗東南、北環線走廊、古洞北擴展區、古洞南及粉嶺南、新界北擴展區、林村、錦田北,以及錦田南擴展區。 基金相信,措施有助釋放新界土地的發展潛力,並形成超過3000公頃的發展帶,規模不遜於香港市中心。 另外,報告又建議,透過基建連接政府已規劃的新發展區,及基金會額外建議的9個潛在發展區,從而形成「文化及科技走廊」、「現代物流與商業圈」、「樂活與休憩空間」3大主題區域。 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截圖.

  8. 2021年6月22日 · 有傳媒報道,房委會2020/21年度原先估算可編配31,400個公屋單位,但實際編配數字為23,179個,達標率只有73.8%;房委會解釋,編配數目嘅落差主要因為有原本喺上述年度落成嘅屋邨延至2021/22年度落成,加上疫情又影響了編配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