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雖然部份證據表明,對某些區域的地震預報或許有實用價值,然而這些技術的可靠性既未確立,也無法重製,所以 地震學家 及 地質學 家一般認為實用的地震預測還是夢想。
      zh.wikipedia.org/zh-hk/地震預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5月1日 · 強震警報不是用來預測地震的方式而是像火警感應器一樣只是偵測的東西從火災換成地震」。 目前無論是國內的強震即時警報或是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都是以通訊的電磁波遠快過地震波的原理來實現提前警報的效果。 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 source: PROTatsuo Yamashita.

  3. 2017年10月10日 · 因為地震預警是種提前告警的警報習慣上或許看到 71 秒會有這系統很厲害RRRR的感覺但這真的就很厲害嗎接下來我們用簡單的數學來解析內文有提到它是對成都市的預警成都市和震央的距離關係有多遠震度有多大呢? 筆者沒有官方資料,先拿 USGS 的報告截圖來看: 震央所在以等震度線分布圖。 圖/USGS 網頁。 若將上圖中震央(星星)地區與震央直接拉線,相隔大約 280 公里多,S 波的波速若以 3.5 km/s 來算會是 80 秒、以 3 km/s 則是 93 秒,如果我們取個中間值估個 87 秒好了,減去 71 秒就會是 16 秒,代表的意思就是震後約 16 秒我們就收到地震簡訊了,還記得前面提到區域型預警技術一般解算情況都會壓在 20 秒內嗎?

  4. 2024年1月21日 · 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5. 雖然部份證據表明對某些區域的地震預報或許有實用價值然而這些技術的可靠性既未確立也無法重製所以 地震學家 及 地質學 家一般認為實用的地震預測還是夢想。 爭議 [ 編輯] 人們試圖以各種自然現象預測地震,例如 電磁場 、天氣狀況、 地震雲 、土壤或地下水的 氡 氣或 氫 氣含量、井水水位及 動物行為 等。 地震預測迄今仍深具爭議性一方面是因為資料不足另一方面則缺乏能證實上述因果聯繫的科學理論。 此外,只要做出大量預測,便容易碰巧言中。 大部分的預測方法都基於概率模型;由於大地震鮮少發生,其地點與時間又相當集中,目前我們很難鑑定一次「成功」的預測是否只是僥倖而已。

  6. 以現今科技地震學家只能根據某個地方過去的地震事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地質等觀測數據計算出該處在一段年期內發生強烈地震的機率 [2] 和估計未來可能發生大地震的位置及震級上限。 近年雖然有研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就不同時間尺度的地震風險作出預測,但目前還 未能預測地震 確實的發生時間、震中位置及強度(統稱「地震三要素」)。 有見及此,各國地震機構皆積極研究及推動利用高密度的地震監測網絡增強監測能力,儘量提供快速地震訊息服務,務求爭取訊息可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前傳播到受影響群眾,保障生命安全。 跟地震波「鬥快」的地震「預警」 「 如何解讀地震參數?

  7. 由於造成巨大危害的大地震非常少見因此一則有價值的預報中地震發生的地區時間和震度都必須相當精確並包含發生機率等資訊才可能發佈大規模避難警報所以目前大部份的預測方法都因為準確性太低而並不實用另外有些方法比方說偵測地震時傳遞速度較快的P波可以提早數秒到數十秒來預警地震而且非常準確並獲得包括我國在內一些國家的採用。 可惜應變時間太短,一般民眾也很難藉此有效地避難。 近年的觀察發現,大氣圈最外層的電離層,其中的電子密度,會在大地震前異常的增加或減少,但先前科學家並不確定它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電離層的電子密度也會受到地震以外的因素影響,所以也不能直接用於地震的預測。

  8. 科學家知道地震發生時所釋放的波動包括波速較快的P波和破壞力較強的S波由於兩者的快慢有別先抵達測站的P波正好可以做為地震預警的依據在1968年的花蓮地震中台北距離震央夠遠伴隨強烈震動的S波在地震發生後30秒才抵達台北地區警示了地震預警技術在台灣發展的可行性這短短的數十秒來的及防止地震帶來的災害嗎? 在美國、墨西哥、日本多國的經驗中,數十秒的時間在預警系統完備的狀況下,能提示火車減速停止,避免脫軌造成的傷亡;將電梯停到最近的一層樓並敞開電梯門;停止重要工業廠房的機具運行,降低地震後須付出的鉅額成本;甚至可以發出簡訊,提示民眾儘速尋找合適的避難地點,在日本的311大地震中,他們做到了。 你也許會想,這麼重要的科技發展,隨著地震測站設立更多,就能夠有更快速的地震預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