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被譽為詩歌之始的〈擊壤歌〉,述說遠古和平得不問執政者的生活。 在古人眼中,作息應跟從太陽,畢竟彼時物質不豐,夜間照明是奢侈品,早期典籍的「燭」不是見於禮儀就是貴族生活。 古代朝廷亦很早上班,《詩.雞鳴》謂「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日出時百官已齊集,直至明清仍主要是卯時 (清晨5至7時)上朝,而有「點卯」一詞。 正是與白天辦正事相對,不少野史雜述取名「夜話」,最知名為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保存軼事闡述詩學的同時,亦被《四庫提要》批評「喜作妄語」。 夜行. 古代律法有「犯夜」之罪,即擅自夜行——明明後世物質漸豐,宵禁卻成為常制。

  2. 2023年3月24日 · 〈名為Aya的少女〉一篇講述作者向朋友Joanne以低廉的價錢租下她的房子,她搬走與男朋友同住,但因為她是鋼琴家,所以每星期有兩天要回到房子練習鋼琴,這兩天松浦便到附近的Blue Cross咖啡店消磨時間。 他待在那裏的幾個月,被布達佩斯來的女侍應之變化所吸引,她由沉默與樸素,變成沉默與愛打扮,過了一段時間,她又變回沉默與樸素,最後更把一頭美麗的長髮剪短了。 雖然我們不知道她確實經歷了什麼事,但松浦的觀察甚至關懷,都讓我們感到距離很遠的人其實可以很親近。 全書最令我動容的是〈關於母親〉 一文。 有次松浦在紐約生病了,母親剛好打電話給他,他感到很意外,我想像他們的母子關係是客客氣氣的,母愛不會以澎湃的感情表現。 一個星期之後,他又接到母親的電話,她輕描淡寫地說:「我剛好有要事,來到附近。

  3. 2021年2月23日 · 【明報專訊】元夕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或元宵,現代人們雖然戲稱它為中國情人節,但其實已不太當作什麼大日子,不過,在古代這節日可重要得多。 中國古代城市管理一向實行宵禁制度,晚上不准夜行。 然而,唐代開始,元夕豁免宵禁,容許百姓放夜,賞燈飾、看表演,玩個通宵達旦。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取消宵禁的朝代,平日夜巿開放,元夕時人山人海、聲響喧天的熱鬧景况更盛。 那種節日氣氛,今天大抵只有除夕夜可以相比。 元夕在古代既是大節日,寫元夕的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最特別。 【1】事情的層次. 詞是古代的流行曲,可唱,一如今天的歌曲,必須押韻,以表現音樂感。 《青玉案‧元夕》在下表八句套了紅的字便是押韻的地方。 由於語音變化,今天這八個字不論粵語或普通話,已不太覺押韻了。

  4. 2023年9月12日 · 我忽然想起了媽媽和爸爸的饞,熱淚盈眶。. 昨天夜裏從烤箱源源溢出來的,又豈止是一個甜蜜的節日呢。. 」讀胡燕青的《蝦子香》,我想起「情人怨遙夜」的深邃。. 生命中的悲歡離合,浩瀚律定,叫人逃不開躲不過,只是我們如果對身邊一切,真能用心去愛 ...

  5. 2017年9月29日 · 這樣看來,現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說是對古人「讀書」本位結構的抗爭。. 只是在重實利的中國人社會裏,這種抵抗畢竟微弱——現今學生被迫埋首書本,出來社會後不斷以旅遊排解壓力,與古代也沒多大差別。. 圖:資料圖片. 文﹕葉雨舟 ...

  6. 2021年4月30日 · 作者王証恒書寫這些人命運的交會,讓別人看見他們的故事,藉此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愛不是實體,愛是不斷的實踐,是不斷的鬥爭,是盟約,是結黨,是要結合在一起,對抗可恥的世界,改變敗落的人間」。 書寫成長地 新界西為背景. 很多作家都會寫成長的地方,王証恒兩歲搬入屯門,訪問當天相約在旺角,因不好意思要記者「長途跋涉」到屯門,但輾轉下還是來到海邊之城訪談。 王証恒回溯成長經歷,家附近是青山灣,常常看見貨輪進出、飛機升降和在海邊垂釣的遊人。

  7. 2019年10月25日 · 海太郎愛和家人、朋友出外走走,去玩、去看展覽……吸收新知識,又可增進感情,可是有時候家人又會覺得海太郎實在太「活潑好動」,經常外出,於是海太郎就跟家人說:「古人也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明了多出外比讀書還有益! 」不過這句話被反駁掉了,原來這句話的「原裝版本」可能有不同意思! 古時沒有「不如」 「不如」有比不上或者還不及的意思, 多了「不如」二字,就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作了比較,又表示了行萬里路比較好呢! 這句話經過多年演變,據說它的可能出處是來自明朝書畫家董其昌的一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中沒有「不如」二字呢! 意思是兩者之間是沒有比較的。 讀書行路不可偏廢. 古人好像沒有認為讀書不如行路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