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5年12月27日 · 不吃藥治失眠,有可能嗎?陳錫中說,目前唯一通過科學驗證,可長期自我保養的治療失眠方式,就是「認知行為療法」,包含正確的睡眠知識和各種行為技巧,以心理學的制約原理,養成好眠習慣。舉三種方法如下: 1.刺激控制法 「讓床成為睡覺的 ...

    • 失眠定義是什麼?振興醫院身心治療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毛衛中醫師指出,每週有至少3天以上失眠,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影響學習或工作就可以稱為失眠。
    • 失眠常見的5大原因。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過度擔憂、心神不安、心情太過興奮、工作焦慮、心情抑鬱、壓力過大等;部分精神疾病也會引起失眠。
    • 失眠吃什麼?專家推薦4種助眠食物。想改善失眠,可以吃有以下成分的食物:色胺酸。色胺酸能調節血清素,幫助放鬆心情,減緩神經活動、引發睡意。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包括有牛奶、全榖雜糧、堅果類、豆魚肉蛋類、香蕉等,其中香蕉的色胺酸含量最多的水果。
    • 解決失眠的10種方法。想要預防失眠、降低失眠發生機率,台灣應用心理學會蔡宇哲理事長給出6個建議:每天至少曬 30 分鐘太陽:曬太陽可以有效調整生理時鐘。睡前半小時不要看 3C:3C 強光會直接進入眼睛,這樣就會讓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使睡眠延後或降低睡眠品質,但睡前看書沒問題,因為光線是透過書本再反射進眼睛,光線相對沒那麼強烈。
    • 失眠有4種,你是哪一種?在醫學上,失眠依其症狀可分為以下4種:入睡困難:難以入睡,需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入睡。維持睡眠困難:難以深眠或睡眠容易中斷。早醒:睡眠週周期較一般人短,會提早起床且通常難以繼續睡覺。
    • 失眠症很常見嗎?
    • 失眠的症狀。失眠症的特性就是難以入睡,不過還有其他症狀也是由於 睡眠不足 所造成的,常見的徵兆與症狀如下:夜間難以入睡。會在半夜醒來,或者太早醒。睡醒後仍沒有休息過的感覺。
    • 失眠的原因。諸多狀況都會導致失眠,如焦慮和憂鬱等精神疾病,以下簡列常見的失眠原因:壓力:舉凡學業壓力、生活壓力、家庭壓力等,都會讓影響思緒及 自律神經,使人難以入睡。
    • 為什麼睡覺如此重要。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兒童睡眠質量往往比成人好。蓋伊表示,睡眠絶對是人體維持自身健康的一種最自然和最強大的功能。
    • 接受與承諾治療法。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失眠的痛苦很折磨人。與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不同的是,接受與承諾治療法是通過改變人們與失眠的關係與症狀聯想來改善睡眠:比如,大腦失控所導致的思緒萬千、恐懼、焦慮等等。
    • 改變思維方式。月亮的盈虧圓缺會影響你的情緒。揭秘:人類大腦認知六大迷思和誤區。大象每天只睡兩小時 失眠?不敢睡?帕金森症大腦早期預警 科學家找到關鍵線索。嘗試改變一下思維方式。
    • 接受無法入眠的事實。蓋伊說,人們越是掙扎著想睡就越睡不著,這是失眠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所以,蓋伊告訴前來就醫的患者:接受自己半夜無法入眠的事實。慢慢的,就會有睡意。
  3. 失眠治療及改善方法. 中醫治療失眠,需要通過辨證論治,因應不同病人的失眠原因及情況而制定治療方案。 譬如一般會分為虛證和實證,虛證常見為心脾兩虛、陰虛火旺。 實證則多見是心火熾盛、肝鬱化火、痰熱內盛等證型。 治療方法主要是中藥及針灸,其中針灸療法可刺激關鍵穴位來達至安神的效果。 臨床常用中藥包括一些有養血安神功效的藥物,包括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浮小麥及五味子等。 安眠食材推介. 酸棗仁:要炒過,具有平息焦躁情緒、安定神經的作用。

  4. 2019年3月19日 · 睡眠的生理談起. 失眠真的很痛苦,但想搞懂失眠的原因前,一定要先搞懂人類的生理時鐘。 為什麼人類會在白天時活動、晚上時在固定時間內睡覺? 這和 褪黑激素 這個物質,有很大的關係。 人類的生理時鐘主要是由中樞神經裡的 視叉上核 (suprachiasmatic nucleus)調控。 當眼睛的 視網膜 接收到光照,就會將神經訊號傳遞到腦部中的視叉上核 ,接著影響到 松果體 內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分泌的量,和光照的強弱成反比 。 因此在日光或燈照的環境下,褪黑激素就難以分泌。 但一到晚上的時候,松果體就會提高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對睡眠有兩個主要作用: 讓大腦產生睡意,接著開始入睡。 可調節從睡覺到醒來的時間,才能維持足夠的睡眠時數。

  5. 2021年4月22日 · 失眠怎麼辦? 心理師教你如何改善失眠,掌握「四不三要」就能提升睡眠品質! 日期:2021 年 4 月 22 日 作者: 江宏倫. 國內失眠人口數逐年遞增,近三年健保資料庫顯示,失眠就醫患者從 74 萬人攀升至 78 萬人,每年安眠藥的使用量更高達 3.2 億顆,平均每人每天吞下 14 顆。 為救失眠成本也高得嚇人,曾有統計指出,嚴重失眠困擾的人,平均一年花費 30 萬元台幣治療失眠。 但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揪出真正失眠原因,建立個人化的睡眠習慣,才是重要關鍵。 現代人因生活緊張、同儕競爭、工作壓力等,因而晚上輾轉難眠,甚至影響白天精神狀態,越診所諮商心理師李汶軒提醒,長期積累恐怕罹患身心疾病,例如,罹患身心疾病,例如, 憂鬱症 、 焦慮症 、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