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9月3日 · 這次修例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允許引入非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外界擔心屆時會否讓大量中國及各地醫生無需經過執業試,便可以在香港擁有執業資格,或會拉低香港醫療水平。 醫學會會長蔡堅在電台節目指出,由於中國醫生暫未有專科評估制度,港人毋須擔心水平不達標的內地醫生,會依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執業。...

  3. 」港府推出 《2021年醫生註冊條例(修訂)草案》 ,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能免試來港特別註冊,在本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五年後,就能正式註冊為本港的專科醫生。 他坦言,免試安排對他有很大吸引力,回港既能陪伴家人,也能接觸到內地未普及的技術,更能聯繫中港兩地醫生: 「大灣區發展是近年國家重點戰略,此安排更能促進大灣區醫生交流和學習,共同成長,為大眾帶來更多健康服務。 儘管他在內地已經儲了一定金額的住房公積金,他仍傾向回港執業。 莫仲翹(左)指,內地醫生的工作量與香港相若,不擔心回流後難以適應。 (受訪者提供) 但目前最大問題是內地未有公認的專科資格制度,無法與本港醫療系統銜接。 內地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仍在試行階段,非所有專科都有相關培訓,亦非全國試行。

  4. 2021年5月27日 · 據新修條例,海外培訓的港人醫生,必須在公營醫療機構(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特別註冊形式擔任全職醫生,在取得專科醫生資格之後,再工作至少5年。 可見,即使一個新畢業的醫科生來港執業,經這5年(或以上)服務,其工作表現必須獲得僱用機構確認稱職,才能成為正式註冊醫生。 業界因利益長期反對放寬引入海外醫生,形成本港醫生不足,實在令病人糟殃,尤其是那些欠缺經濟條件選擇私營診治的病人,他們在公立醫院苦苦等待診治,無法得到及時適切治療。 團結香港基金年前建議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政府如今宣布讓海外的港人醫生回港執業,似有決心地打破固有利益。

  5. 2021年8月31日 ·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開闢新途徑,讓合資格且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和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關如璧,下午舉行記者會交代有關詳情。 陳肇始表示,修訂條例的初心是要解決醫生短缺的問題,另根據醫療人力推算2020的報告,醫生的人手由目前至長期都會有短缺,其中在2030及2040年欠缺1610名及1949名醫生;其中公立醫院的醫生人手嚴重短缺,欠缺660名及49名專科醫生及準專科醫生。 她指出,如不解決問題,有關情況會嚴重惡化,故必須解決問題。 而有關條例草案今年6月2日已向立法會提交,並現已審議3次,形容進度良好。

  6. 2021年2月4日 ·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須符合三項條件:一、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二、須在認可的非本地醫學院畢業,並已在當地獲取醫生註冊資格或專科醫生資格;三、所有獲批的申請者要先獲公營醫療機構,即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錄取,並在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於有關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段較長時間,建議為期五年。...

  7. 2021年9月1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俊威、恩璣、唐文)為解決香港「醫生荒」問題,特區政府昨日建議進一步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註冊制度,對早前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作出三大修訂措施,包括容許持認可醫學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申請;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至正式註冊的階梯;以及容許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來港參加執業資格試。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強調,新措施絕非「中門大開」,申請人仍須符合嚴謹的資歷及工作表現等要求,建議的唯一目的是網羅更多合資格醫生來港工作,紓緩香港醫生人手不足,期望草案在本屆立法會會期完結前通過。 目前,香港每1,000人口只有2名醫生醫生比例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

  8. 2021年3月23日 · 政府於上月提出,建議容許於境外認可醫學院畢業及註冊的香港永久居民,在豁免考試下在香港公營醫療系統行醫一段較長時間,最終可取得香港正式註冊資格。 團結香港基金認為,英美澳也以「免試」政策搶醫生,新加坡更有四成是海外「免試」醫生,香港要引入非本地醫生不能設置過多關卡。 現時非本地培訓醫生要在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必須透過「考試」途徑,但合格率向來偏低。 一些市民責怪是海外醫生能力不夠、水平低所致;這實對內情有所不知。 我們認為,非本地醫生合格率低,乃考試門檻太高,不切實際,有須要作出檢討。 一名港人遠赴英國名校念醫,一直願望回港為港人服務,但二度應考失敗,已打退堂鼓:「我曾參與非本地醫生考試,考試範圍廣泛,涉及醫科生五年課程,但題目猶如考專科試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