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以為孟子是民主的先驅)。 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2. 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為孟子是民主的先驅)。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孟子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

  3.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 戰國時期 鄒(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 哲學家 、 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學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 孔孟 ”。. 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 ...

  4.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與孔子並稱“ 孔孟 ”。 代表作《 魚我所欲也 》已編入國中語文教科書中,《 寡人之於國也 》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 仁政 ;學說上,他推崇 孔子 ,反對 楊朱 、 墨翟 。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 儒術 的理解。 他主張仁政,提出“ 民貴君輕 ”的 民本思想 ,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 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 詩 》《 書 》,述 仲尼 (即孔子)之意,作《 孟子 》七篇。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孟子思想.

  5.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分人以为孟子是民主的先驱)。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6.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説字子車、子居),與 孔子 並稱“孔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 戰國時期 儒家思想 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26-27] 孟子自幼父親早逝,與母親 ...

  7. A.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代著名思想家。 他出生在距今約2300年前鄒(今山東省鄒縣),曾跟從孔子後人子思學習,繼孔子之後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後世尊稱他為「亞聖」。 孟子小時候家境貧苦,只能住在郊外靠近墓地山邊。 他看到人家辦理喪事,便整日以模仿葬禮儀式為樂。 孟子的母親於是對他說:「如果我不搬家,你將來就只能替人辦喪事了。 」後來,他們便搬到市場附近居住。 可是,孟子又受到商販影響,每天都裝扮成殺豬肉販子,學做買賣。 孟母擔心兒子前途,只好再次搬家。 這次他們搬到一處靠近學校地方,從此,孟子每天回來,便只會給母親說學校裡老師教導東西了。 這就是「孟母三遷」由來。 三遷斷機碑. 孟子八歲時,母親送他上學。 然而,孟子不久就無心向學。

  8. 孟子一部記述孟子思想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編著,完成於戰國中後期。 該書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 《孟子》一書為語錄體,以答問方式展開,主要論證方法為駁論。

  9. www.wikiwand.com › zh › 孟子孟子 - Wikiwand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姬 姓 , 孟 氏 , 名 轲 ,約與 莊子 同時, 鄒國 (今 山東省 鄒城市 ), 战国 时期 儒家 代表人物。. 其 字號 在 漢代 以前古書未有記載,但 曹魏 、 晉代 之後卻傳出 子車 、 子居 、 子舆 、 子展 等不同字號。. 生卒年月 ...

  10.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之一(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