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小朋友腳痛原因 相關

    廣告
  2. 院長博士級中醫駐診,運用推拿、針灸治肩頸痛、關節痛、筋骨拉筋、止痛,效果顯著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9月22日 · 兒童關節炎的常見原因如下. ⒈ 化膿性關節炎 (Septic arthritis) - 此為最緊急的情況,病童一般無明顯外傷病史,但有明顯的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不敢動、踏地或走路。 常合併發燒、精神及活動力下降等全身症狀。 醫師會建議抽血檢驗及抽取關節液化驗,一旦確診,需要緊急手術清創和引流,接著長期抗生素藥物治療。 ⒉ 結核性關節炎 (Tuberculous arthritis)- 一般和嬰兒時期卡介苗注射相關,不常見但屬於需馬上開刀處理的骨科急症。 病童無明顯外傷病史,僅有輕微的關節紅腫熱痛,大部分都以跛腳表現。 抽血檢驗的發炎指數普遍不高,醫師會建議進一步CT、MRI或骨骼掃瞄檢查。 經醫師確診或疑似個案,會建議手術清創、引流及病理化驗 (含TB-PCR),接著長期結核藥物治療。

    • 「轉大人」跟生長板有關係?
    • 骨骺炎與生長板的密切關係
    • 除了腳跟外,還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骨骺炎呢?
    • 骨骺炎並不嚴重,觀念正確最重要
    • 延伸閱讀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有類似的經驗:當邁入青春期,家長為了讓孩子們順利「轉大人」,會到處求方,尋找可以促進小孩子生長發育的藥方,進而讓小孩子長得更快、更高。 但是有些小朋友在「轉大人」的過程中,也許足跟會感到斷斷續續的疼痛,過去這都被歸咎為「生長痛」,甚至還沾沾自喜地以為:「一定是『轉大人』的秘方發生作用了,讓孩子長得太快所以才會痛……」 到底什麼是「轉大人」呢?從骨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其實「轉大人」是個似是而非的觀念。 位於小朋友的四肢骨與脊椎體中,有所謂的生長板,具有不斷增殖、分裂的作用,這就是小朋友「長高」的關鍵。各個關節的生長板有其骨化中心(日本稱為骨端核),約出現於四到七歲,大概十六到十七歲時就會閉合。閉合後,人就不會再長高了。當然,各個部位骨化中心的出現、閉合時間都不盡相同。 所...

    骨骺炎不只發生在跟骨。基本上,只要有生長板的地方,就有可能會因為使用過當引起骨骺炎,但腳跟因為是運動、活動時應力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最容易發生跟骨骨骺炎(見下圖)。 對多數人而言,它是很神秘的病,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可是它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卻不盡相同: ◆骨骺炎的痛較為分散,不像足底筋膜炎的痛點集中在腳底。 ◆若不小心引發了骨骺炎,可能多休息後症狀就會緩解,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一下床就會痛,腳踩踏時也會不舒服。 骨骺炎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主要是運動太過劇烈所致。根據研究顯示,骨骺炎的好發族群,多是八到十一歲的男生,女生就比較少。因為這階段的男生活潑好動,患骨骺炎的機會較高。

    基本上,腳掌前端的蹠骨頭也會產生骨骺炎,有時候甚至會延伸到成人階段,形成慢性問題,最後甚至要進開刀房。反而常見的跟骨骨骺炎,還不至於會因為延遲治療讓病症惡化到這麼嚴重,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此外, 髕骨韌帶與膝蓋連結處也有生長板, 發炎後就形成「少年跳躍者膝」或「脛骨結節骨凸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另外,像少棒選手因為手肘使用過度頻繁,扭轉過劇,容易患少棒肘,都是類似生長板的疾病。

    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因應態度,骨骺炎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 首先就是要多休息,復原後,也不要忘記運動一定要適度,不要過頭。 其次,選擇一副適當的鞋墊,會對症狀的緩解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市面上一些矽膠材質的「足跟鞋墊」(非足弓)就是不錯的工具;它可以幫助小朋友的腳跟提高,力量就會向前分散,足跟的壓力就會減少;此外,矽膠還可以有效分散每一步的力量,運動時會覺得比較舒服,沒這麼痛。 再者,做做腳跟肌腱的牽引運動(stretch),將腳跟腱拉軟一點,與足底筋膜炎的牽引運動很類似,目的就是不要讓腳跟那麼緊,對腳底撞擊力就會下降。 最後,就是家長應該具備正確認知。一旦小朋友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腳跟痛,要了解,它非常有可能是骨骺炎而不是足底筋膜炎,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甚至是肌腱斷裂、感染等等,雖然後者情況非...

    【可能無意間重傷了孩子的心】當孩子說出:「我哪有每次?」背後深藏著孩子的「心理創傷」 【保護vs.放手的教養迷思】陳志恆心理師:錯置了「放手」的時間點,會教出焦慮惶恐的孩子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由時報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3. 2015年7月30日 · 孩子常常在固定的時間喊會痠痛,每次發生約1~2小時,這種情況是否有什麼異常?. 是一般人常說的成長嗎?. 親子天下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醫師,提供四個觀察重點,解答父母的疑惑。. 【Q】請問醫生,我女兒現在4歲多,常常在傍晚時會喊 ...

  4. 2019年3月20日 · 孩子腳痛可能是骨骺炎. 2019-03-20 13:26:24 聯合報 /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足踝專科醫師朱家宏表示,骨骺炎好發在8-11歲小男生,但常被誤以為是生長痛,或誤診為足底筋膜炎。. 記者劉嘉韻/攝影. 在發育期間,除了要注意小朋友能否長高外,也千萬不 ...

  5. 2024年3月27日 · 小朋友長高會腳痛? 識別成長痛5個症狀+2個紓緩方法|骨科專科李崇義醫生. 2024-03-27. 相信不少家長都聽過「 成長痛 」,其實這並不是一種疾病,所以家長不必過份擔憂。 不過小朋友日常喜愛跑跑跳跳,究竟怎樣才能分辨小朋友是「成長痛」,又或是患上其他骨科毛病? 讓我來分享相關徵狀及紓緩要點。 臨床上大約有兩至四成的小朋友曾經歷「成長痛」。 雖然此情況最常見發生於孩子長高速度最快的兩個年齡階段,分別是3至5歲,以及8至12歲。 但成長痛其實與孩子長高並沒有直接關係,而目前仍未有確切成因。 5個典型症狀逐個數. 痛楚通常是「對稱性」,即並非單腳,雙腳也會感到不適. 較多出現於腿部,例如在大腿前方、膝蓋後、腳踝. 很多時於晚上發生,但翌日早上小朋友都不會再感受到痛楚,他們都可如常活動行走.

  6. 2022年1月20日 · 健康 > 新聞現時批 > 即時新聞. 生長痛?. 》 孩童抱怨腳痛 6要點需留意. 2022/01/20 05:30. 醫師提醒家長勿輕忽孩子抱怨腳痛或關節痛;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蘇之婉. 孩子晚上睡覺時嚷嚷著腳痛,無法入眠 ...

  7. 2018年6月14日 · 中醫師指出孩子腳痛時,應先排除可能產生疼痛的其他外傷發炎等原因再用泡腳熱敷穴道按摩等方式改善成長痛。 小孩成長痛怎麼辦? 小孩膝蓋痛一定只是成長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