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工傷病假錢怎麼計算? 相關

    廣告
  2. 提供工傷、職業病、交通意外、疏忽索償服務,曾為客戶爭取愈億元總賠償。 本行從事交通意外索償、工傷賠償法律服務28年,30位專業律師,後勤員工已過百人,信得過!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3月19日 · 僱員補償條例》,用以計算工傷病假期間按期付款的每月最低收入將由4,500港元調高至5,310港元升幅達18%為所有項目中最高而每月收入上限將由約3萬港元調高至逾3.5萬港元升幅為16.61%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亦由約44萬港元調高至約47.3萬港元升幅為7.59%另外永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最低金額以及給予需要別人照顧的僱員補償等項目均有7.59%升幅。 至於《職業性失聰(補償)條例》,用以計算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最高金額,各年齡層的最高金額均調高16.61%,以未滿40歲的人士為例,相關補償最高金額由293萬港元調高至逾341萬港元。

  3. 2023年3月17日 · Tweet. 18項工傷及職業病補償金額下月獲調升。 勞工處今日 (17日)公布下月起將調高僱員補償條例》、《肺塵埃沉着病及間皮瘤 (補償)條例職業性失聰 (補償)條例》,共18個補償項目的金額增幅介乎2.18%至19.05%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提高補償金額可為工傷僱員職業病患者以及因工傷或職業病死亡僱員或人士的家屬提供更佳保障。 立法會周三 (15日)通過3項決議,調高上述條例合共18個補償項目的金額,增幅介乎2.18%至19.05%,新修訂今日會在憲報刊登,將於4月13日生效。 金額經修訂後,有關《僱員補償條例》項目,包括「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永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最低金額」等,分別調高至48.63萬港元及55.21萬港元。

  4. 2021年3月17日 · 香港時間. 2021年03月17日 (三) 19:18. Tweet. 因工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訂明的職業病的人士之補償金由約44萬港元上調至約47.3萬港元。 政府計劃調整《僱員補償條例》、《肺塵埃沉着病及間皮瘤 (補償)條例》及《職業性 (失聰)補償條例》等合共18項補償金額,於今午 (17日)立法會上分開三項處理並通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指,相關補償金額將於下月15日起生效。

  5. 2022年12月16日 · 勞工處合共建議上調18個補償項目金額,《僱員補償條例佔9項包括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給予需要別人照顧的僱員的補償等上調2.68%每月最低收入(用以計算工傷病假期間的按期付款)則上調3.58%至5,500港元等;《肺塵病條例佔5項包括親屬喪亡之痛

  6. 2024年5月12日 · 香港時間. 05月12日 (日) 10:27. Tweet. 參加計劃的工友接受康復治療不少僱員在職場受傷勞工處在2022年9月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原以建造業工傷僱員為對象提供私家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協助他們早日康復截至今年4月底有769人參加先導計劃其中76%接受治療後康復。 先導計劃在5月9日擴展範圍,納入飲食及酒店業、運輸及物流業的僱員,若工人若在今年4月1日或之後受傷,符合資格申請。 勞工處職業健康顧問醫生溫遠光指出,會派個案經理跟進每1名工人的復康治療和重投工作安排,為工人協調各種私家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包括約見普通科、家庭醫學科、職業醫學科或骨科醫生,並按需要安排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影像檢測服務及磁力共振等。

  7. 2017年4月20日 · 部分人放取病假時可獲支全薪半薪或無薪需按情況而訂資料指出2015年放取病假數量最多的10個部門是香港警務處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郵政消防處衞生署入境事務處房屋署社會福利署和懲教署但他們放取的病假日數與公務員放取的總病假日數其實成正比。 至於2016年的公務員病假數據尚在統計中,預計有關工作將在2017年第3季才完成。 公務員事務局今日回覆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提問,有議員關注公務員請病假的數字。 公務員事務局的資料顯示,全港16萬多名公務員中,每年平均有1000人放取連續超過91天病假,而部門須為他們召開醫事委員會;若員工連續放取182天病假後仍然不宜執行職務,部門須再召開醫事委員會。 <br/><b.

  8. 2021年1月28日 ·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組成的研究團隊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140萬元研發理大智能工傷管理系統透過分析大數據預測工傷意外對僱員的影響並為受傷僱員僱主醫療人員保險業界提供建議以推動復康及復工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鄭樹基指出工傷病假越長僱員返回工作崗位的機會就越低。 不過,現行的工傷處理程序有頗多障礙,例如公立醫院專科的輪候時間長;主診醫生簽發「試工紙」、「輕工紙」後,僱主卻欠缺相關指引,不知如何安排;醫生、康復治療師、保險公司、僱主、僱員等持份者欠缺協調。 種種問題都導致僱員延遲復工,造成壓力。